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DOC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敬 峥,李洪涛,陈燕芯 (835000 新疆 伊宁,解放军11医院五官科) [关键词]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 [中图法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B [通信作者] 敬 峥,E-mail: HYPERLINK mailto:mxjzsm@163.com mxjzsm@163.com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CPACG)致盲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弊端越来越凸显,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研究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CPACG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于我院眼科接受诊断和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采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2],周边前房浅,虹膜隆起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粘连,房角狭窄,视盘凹陷,伴有明显的视野缩小。观察组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33~72(52.1±3.3)岁,眼压32~65(46.5±3.8)mmHg,其中单眼28例,双眼10例。对照组有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32~74(54.3±3.6)岁,眼压31~63(45.8±3.6)mmHg,其中单眼30例,双眼8例。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心肾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的情况,无其他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自愿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备案同意。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眼压等情况之间经χ2检验以及t检验比较显示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手术治疗。 传统小梁切除术:患者给予表面麻醉以及结膜下浸润麻醉。上直肌做缝线牵引固定,以穹窿部为基底做结膜瓣,暴露巩膜,1点处以角膜缘为基底做3mm×4mm的1/2厚度的梯形的巩膜瓣,于透明角膜缘进行前房穿刺操作,释放少量的房水,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1mm×2.5mm,虹膜根切约1.5mm,必要时可注入平衡液重建前房,缝合巩膜瓣和结膜。球结膜下注入地塞米松0.5mL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方法与对照组相同,采用与传统小梁切除术相同的方法建立结膜瓣与巩膜瓣,于患者巩膜瓣下放置丝裂霉素(0.2mg/mL,2min),然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进行前房穿刺操作,放出少量房水,切除巩膜瓣下小梁组织1mm×2.5mm,虹膜根切约1.5mm,缝合巩膜瓣的两侧后缘, 1.3 观察指标 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2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浅前房发生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时滤过泡情况。浅前房按照Spaeth方法进行分类[3],根据患者浅前房的深度,分为Ⅰ、Ⅱ度和Ⅲ度,其中Ⅰ度为轻度浅前房,Ⅱ度为裂隙状浅前房,Ⅲ度为无前房。滤过泡情况根据Kronfeld分型方法进行分型[4],分为Ⅰ、Ⅱ、Ⅲ型和Ⅳ型,其中Ⅰ型为微囊状泡,Ⅱ型为平坦弥散泡,Ⅲ型为瘢痕泡,Ⅳ型为包裹性囊状泡,其中Ⅰ型和Ⅱ型属于功能性滤过泡,Ⅲ型和Ⅳ型属于非功能性滤过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比较 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有35例,占92.1%;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至术前水平的有34例,占89.5%。2组术后视力恢复结果之间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 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2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眼压控制的长期效果较好。 表 1 2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mmHg,x±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6个月 对照组 38 45.8±3.6 12.8±1.2 22.4±2.2 观察组 38 46.5±3.8 13.2±1.1 16.9±1.6a a:P0.05,与术前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 2.3 2组患者浅前房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浅前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