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中国社会治理与行政伦理概述
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 马基雅维里是目的决定论的代表。他认为,国家是以安全、秩序和存续为目的的,这一目的是合理的和至高无上的,并且是必须实现的。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君主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在特定情况下,他治理国家的行为可以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 4.3 目的与手段 目的决定论与手段决定论。 手段决定论者认为手段是决定一切的,因此,公共管理绝对不能采取不道德的手段,不道德的公共管理是不应该存在的。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无政府主义者(葛德文、普鲁东、巴枯宁、托尔斯泰、克鲁泡特金是其主要代表),还有部分自由主义者(如哈耶克、诺齐克)。 4.3 目的与手段 政治目的与手段的分离: 1、无论目的多么崇高,不能为不道德的手段进行辩护。 2、在相同目的下,采用不道德手段,其行为价值量要打折扣。 3、在同一目的下,要看对不道德手段的选用是不是唯一的和不可避免的 4、对不道德手段的选择其行为价值量是不是大于对道德手段的选择所产生的价值量。 4.3 目的与手段 “肮脏的手” 何以生成: 公共管理机构生成“肮脏的手”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实现公共目的的不可违背性和紧迫性。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公共管理机构对压力集团利益的考虑。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不服从现象的存在。第四是公共管理人员享有自由裁量权。第五个原因是两种责任的冲突(内部行政责任与外部公共与众责任)。第六个原因是社会对公共管理人员通过采取不道德手段而获得的成功的宽容。 4.3 目的与手段 如何斩断“肮脏的手” 首先,强化权力的内部制衡。 其次,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再次,确立评价公共管理人员的合理标准。 最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 4.3 目的与手段 什么是执政能力?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建设的决定》首次对“执政能力”作出科学的定义:“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和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简单地说,就是执掌国家政权,进行社会治理的能力。 4.3 能力与自律 执政能力的政治伦理要求 求真、向善、趋美相统一的伦理底蕴 和谐发展的伦理境界 依法执政的伦理规制 全心为民的伦理取向 4.4 能力与自律 加强执政能力,要谨防执政权力扩张 能力的外扩性:突破权力边界 能力的炫耀性:自得而无监督 能力的叠加性:自信而无危机感 4.4 能力与自律 对执政能力进行伦理规制。 20世纪20年代俄共(布)党内开展了一场关于党的伦理大讨论。当时的俄共中央制定了党的伦理方案,一些理论家也发表了相关论文,如雅罗斯拉夫斯基的《布尔什维克需要道德法典吗?》和《论党的伦理》、索里茨的《关于党的伦理》等,集中讨论了党的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社会功能等重要理论问题。但是,没有得到斯大林的大力支持,以至不了了之。1989年在古谢尹诺夫的主持下,出版了《党的伦理——20年代的争论》一书。结论是党长期只注重执政地位,忽视了党的权力约束和伦理建设,导致了党内的严重腐败。这是党的建设的惨痛教训。 4.4 能力与自律 对执政能力进行伦理规制。 1、尽快制定《中国共产党伦理道德法案》、《国家道德法》、《公务员道德法》 2、正确处理“执政”与“为民”的关系 3、把道德力作为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4、加强官员道德建设。 5、超越自身利益。 4.4 能力与自律 社会治理责任 对于前一个方面,人们大都不难理解,因为公共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可以明确划分的,公共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可以明确确定的,而根据权力与职责对应对等的原理,一定的公共权力(职位)必须承担相应的公共职责,乃是一种符合严格逻辑推理和政治原则的基本规则,不存在任何不确定的余地或模糊之处,这也是我们在前面所谈到的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透明性特征的一种主要表现。 3.3 责任理念 社会治理责任 对于第二个方面,人们并不能达成基本一致的伦理理解。因为,现代社会的公共领域既是透明的,也是开放的,其开放性使其公共伦理责任的界定和承诺时常变得难以确定和把握。 3.3 责任理念 社会治理责任 公共责任原则对公民的普遍社会要求是:首先,公共社会的全体公民都应当而且必须严格履行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这一要求是最基本的、不可抗拒的。 3.3 责任理念 公民权利 公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