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第3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VIP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第3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学案 人民版选修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年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 治家 第3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学案 人民版选修4

PAGE PAGE 1 第3课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目标导航] 1.了解康熙帝亲政后的严峻形势,知道康熙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2.掌握两次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签订,认识康熙帝捍卫国家主权的历史贡献。3.分析康熙帝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说明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 一、少年天子 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1669年智除严重威胁皇权的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二、平定三藩 1.背景 (1)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等三藩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影响了全国的军政统一和清王朝的安危。 (2)康熙决意削除三藩,吴三桂收到撤藩令后,公开举起了叛旗。 2.经过:1673~1681年,康熙帝先后平定了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的叛乱。 3.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重点精讲] 康熙继位初年面临的矛盾 (1)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中国同沙俄侵略者的矛盾。 (3)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民族矛盾(满族与汉族)。 [思维点拨] 平定三藩叛乱,消除了大一统国家潜伏的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也有助于消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安定民生。 三、统一台湾 1.背景 (1)1661年,郑成功率兵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台湾同清廷处于对峙状态。 (2)康熙亲政后,采取了攻抚兼施的方针,筹划统一台湾。1681年,康熙派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令姚启圣负责粮饷等后期供应,着手进取台湾。 2.概况 (1)1683年,施琅率水师从福建出发,攻下澎湖岛,促使郑克塽奉表投诚。 (2)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影响:将台湾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之下,强固了东南海上防务,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 [名师指津] 清朝设置台湾府,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及对台湾的开发,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巩固了东南海防。 四、抗击沙俄 1.背景:从16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 2.概况 (1)康熙两次亲赴塞外,视察东北,做好了抗击沙俄的准备。 (2)1685年始,康熙组织清军两次在雅克萨重创俄军。 3.结果:1689年,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 内容: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的东段边界,岭、河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 4.意义:这是中俄双方在平等谈判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 [思维点拨]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巩固了东段边疆,维护了国家主权;同时也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五、三征噶尔丹 1.原因:噶尔丹占据了天山南麓,并从科布多东犯,兵锋直抵离北京不太远的乌兰布通,而且他还和沙俄有所勾结。 2.概况 (1)1690年,康熙督师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战役的胜利,噶尔丹逃回科布多。之后,康熙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辖,并举行多伦会盟。 (2)1696年到1697年,康熙又两次亲率大军征讨噶尔丹,使其服毒自尽。 3.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易错提醒]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 知识图示 主题一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贡献 史料一 ①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噶尔丹 ②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康熙帝 史料二  雅克萨之战 史料三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的①说明噶尔丹坚持民族分裂主义立场,分裂统一多民族国家。②中的“撤”指“撤藩”。 (2)史料二中的雅克萨之战是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史料三《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问题思考] (1)结合史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时期面临哪几个方面的矛盾? (2)史料三规定的中国领土是什么?有何意义? (3)由以上史料可知,康熙帝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 提示 (1)矛盾:①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②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③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矛盾等。 (2)领土: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意义:划定了两国边界,维护了边界一百七十多年的稳定,维护了中国的主权。 (3)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 [史论总结]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 作用 巩固 国家 统一 平定三藩叛乱 使国家避免了一次大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统一台湾 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