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 李步云.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一 章 法 立 法 立法权 要阐明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首先必须对什么是法、什 么是立法与立法权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这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长 期 以来 ,国内学者和立法实 际工作者对其 中某些 问题 的看法并不 完全一致 ;某些 问题也 尚未提 出或重视 。探讨这些 问题对完善 中 国的立法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法的概念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 、违法必纠 ”一直是 中国法制建设 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 。 年 月八届全 国人大第 四次会议 的一系列重要文件 已正式 地郑重地确立了 “依法治国”的根本方针 。 年 月中国共产 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又将依法治 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确立 为党 的基本纲领 的重要 内容 。这里所说 的 “法 ”究竟是什 么 ? “法”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 。本节仅就其 中同立法制度最为密切的部分作一简明的阐述 。 “法”这一概念的 内涵与外延 ,世界各国之间,既有共 同的也有不同的理念和认识。 本章将从 中国的具体 国情 出发,对此作 出必要 的分析和定位 。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 “法”都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 义指,法同国家密不可分,它是随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广义指, 国家 出现之前 的原始社会也有法 ,它 同人类社会共始终 。本章拟 不对此有争论 的问题作 出分析和评价 ,而取其狭义 :法 同国家是 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第 2 页 国内学者对狭义的法的一般特征有着广泛的共识 。它们是: 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 法是 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 的社会规范; 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 的社会规范; 法是 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依据法的这四个一般特征, 法 同社会道德规范是有 区别的,因为道德并非 国家统一制定或认 可 ,也不能通过 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 。同时,法 同国家 的一些 非规范性文件也是有区别 的,如 国家机关的任免文书 、司法机关 的判决与裁定文书 、国家机关的政策性声 明和决议 ,并不具有规 范性 ,因而不是法 。此外 ,执政党和 国家机关共 同制定和发布某 些规范性文件的方式也不可取 ,虽然执政党的方针政策对法的制 定具有指导作用 ,但法应当通过 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 ,是现代 民 主与法治的通例 。 除了法的一般特征,法还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如普遍性: 法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 ,而是规范一类人 的一类社会行为和 社会关系 ,因此立法是从个别到一般 ,司法和执法则是从一般到 个别 。法不能对这个人是一个样 ,对另一个人是另一个样 ;一些 人必须遵守,另些人可以不遵守。确定性:即规则设定的权利、义 务和法律后果必须是明确 的、具体 的、肯定的,这样才能保证和 提高法 的可操作性与可预测性 ,使人们在执法 、司法和守法时确 切知道 自己该怎样做 ,不该怎样做 ,使人们在作 出自己的行为选 择之前就可 以确切知道其结果 其行为受何种法律保障、受何 种 法律 制裁 。公开 性:“内部规 定 ”不 是法 。如果法律 不是 公开 的, 人们不知道 国家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而又可 以用 “内部 规定”去惩罚人们的某些行为,当然是不公道的。不溯及既往性: 如果国家可 以随意用现在制定的法律 ,去处罚人们过去发生的行 为 ,显然也是不公正的。平等性 :法被制定出来 以后 ,对任何人 都应使用 同一尺度 ,对其权利予 以同等 的保护 ,对其义务提出同 等 的要求 ,对其违法行为予以同等 的惩处 。否则 ,既不符合法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