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于浙江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联动发
展分析
提要: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都是浙江未来发展亟待加强的方面,而实行二者
的联动发展,改变以往的相互掣肘状况,则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政策导向,以
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促进农村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集聚,实现城
乡协调和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联动发展
从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分析,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创造的市
场需求和供给潜力,是未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源。其中,城市化的
加速推进是经济社会结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
重要出路,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升级。因此,从现状和未来分析,城市化是组织浙江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也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浙江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非均衡发展的问题和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浙
江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工业迅速发展,逐步走出了一条有浙江特色的农村
工业化道路。但是,随着浙江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农村工业化所累
积的机制性、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工业的低组
织化程度和浓厚的乡土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大省”的脆弱性。1998
年浙江人均GDP虽然达到1350美元,但由于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迥异的体制
背景和特殊的工业化道路,与国外通常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偏差很大。以工业化
进程常用的人均收入水平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
标比较分析:从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看,浙江1997年实绩分别为
13.7%、54.1%、32.2%,而世界银行给出1991年中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分别为
14%、35%、51%。浙江第二产业比重之高和第三产业比重之低超乎寻常。从一、
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看,浙江1997年分别为41.3%、30.9%、27.8%,而世
界上100多个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时平均水平分别为28.6%、30.7%、40%。
浙江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与世界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近,但第一产业就业比重畸
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较低。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看,浙江1998年为
35.4%,中低收入国家平均为53%,浙江比重显然偏小。由此可以看出浙江工业
化进程有两个突出现象:一是产业结构转换远远快于就业结构转换,二是城乡人
口结构转换又明显滞后于就业结构转换。这是二元经济结构的突出表现,是城
市化滞后的反映。
(一)浙江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表现浙江城市化滞后既有总量问题,
更有结构问题。
除总体水平不高外,主要还是大中城市过少,小城镇过多造成的城市结构
不合理,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强,以及“村村象城镇、镇镇
象农村”的低水平建设问题。具体表现在: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
应。从1997年浙江、江苏、辽宁、广东、河北、山东和福建等沿海部分省市工
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浙江居于首位,为48.62%,其它依次为江
苏45.15%、辽宁44.19%、广东43.18%、河北43.03%、山东42.56%、福建
36.40%。据测算,上述省份1997年相应的城市化水平大致为35.4%、29.40%、
54.26%、41.35%、23.15%、33.95%和24.68%,浙江处于第三位。从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相应系数(城市化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辽宁为
1.208、广东为0.985、山东为0.798、浙江为0.709,处在第四位。
2.城市化对工业化带动不强。长期以来,浙江经济发展走的是一条粗放型
的工业化道路。“低、散、小”成为浙江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乡镇企
业、农村个私企业在迅速发展过程中,受户籍制度、财税体制、土地政策、行
政干预等因素影响,无法接受城市化导向,农村工业化的就地性明显,乡土气
息浓厚,以致出现了“镇镇象农村,村村象城镇”的城镇化局面。这主要反映
在城镇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功能不清,定位不准,产业层次单一,地区之间
的互补性差。城镇在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生产与生活方式对周边农村的影响
和辐射等方面,都离城市化的要求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3.大中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品位低。从1997年沿海部分省市大中城市的
构成看,人口在200万以上的城市(系非农人口,下同),江苏和辽宁分别有1
个;人口在100—200万的城市,山东和辽宁分别有3个,河北有2个,浙江只
有1个;人口在50—100万的城市,山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如何成为职业经理人.pdf
- 怎样筹备城市综合体项目.pdf
-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pdf
- 国家战略转型时期的TD-SCDMA发展战略.pdf
- 第六章 争议的预防和处理----检验、不可抗力、索赔和仲裁.pdf
- 白酒营销“盘中盘”综合篇——暨渠道变革背景下的人员转型.pdf
- 劳动力素质与中国竞争优势转型调查报告.pdf
- 区域经理培训资料-做个优秀的区域经理.pdf
- 上海有线网络系统验收规范.pdf
- 财务报销规范.pdf
- 2025年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人才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与生态构建能力培养报告.docx
- 特岗教师练习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docx
- 2025年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技术挑战与跨境贸易便利化报告.docx
- 2025年储能技术多元化在储能系统智能化与网络化中的应用报告.docx
- 特岗教师练习题附答案详解【满分必刷】.docx
- 特岗教师练习题附答案详解【综合卷】.docx
-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数学统考试卷(含答案).pdf
- 特岗教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详解(预热题).docx
- 游戏玩家心理需求洞察与2025年个性化服务策略报告.docx
- 二手奢侈品平台2025年鉴定服务行业市场细分领域市场趋势预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