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探索 龚柏华.pdfVIP

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探索 龚柏华.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中国特色的 社会保障道路 郑功成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序 言 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 (序 言) ! 作为我国第一代专业的社会工作者,我一直关注着中国社会 的发展问题。尽管经济发展是我们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但经济 发展的目的却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相互协调地向前发展。从孔子 的大同社会理想到邓小平同志的共同富裕观,从古代社会的救灾 济贫措施到现代社会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客观上都昭示着全体 社会成员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伟大 变革中,我们通过否定缺乏效率的公平,赢得了国民经济持续高 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巨大成 就。但也应当看到,经济体制的转型不会自动地实现整个社会的 协调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依然存在并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例 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传统的家庭保障功能的削弱,致使城乡 ! 雷洁琼,当代中国著名学者。20 世纪20 年代留学美国,1931 年回 国后曾任中正大学、东吴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 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北京 市副市长、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第七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1993 年迄今连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会长等职。———参见《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 271 页,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 2 序 言 居民的养老问题日趋严峻,对社会化养老保障的需求日益迫切;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就业竞争的激烈化,使失业成为新的严重 社会问题,进而使保障失业工人的基本生活权益成为政府与社会 的重要责任;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和分配领域的某些不公平现象, 又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差别的扩大化,不同社会阶层的 利益关系急需通过社会保障措施来加以调整;还有日益严重的自 然灾害所带来的灾民生计问题,社会成员在新的经济体制下的疾 病医疗保障问题,乡村工业化所带来的工伤事故大幅度上升等; 均无一不是我们面临的巨大社会风险。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在我 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必须客观、冷静地正视各种重大的现 实社会问题,并努力适应时代的变革与要求,尽快通过建立和实 施健全的、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加以解决。 近十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问 题,并将其作为以经济手段解决贫困、养老、失业、医疗、工 伤、灾祸等诸种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成员改善、提高生活质量愿 望的系统政策工程来实施,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乡村 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等多个方面亦取得了重大进展,如全国乡村赤 贫人口就已由 1978 年的2. 5 亿减少到 1996 年底的5 700 万人。 但总的来讲,一方面是城乡居民家庭的保障功能在持续削弱,城 镇单位与乡村集体曾经为社会成员建立过的传统保障网络已被完 全打破;另一方面则是能够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仍 未真正确立,由此已经影响到了现阶段市场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迫切需要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 革、发展步伐。经济体制的转型,决定了我们必须扬弃与旧的经 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社会保障做法;而社会主义制度、人口众 多、国力有限、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具体国情的差异,以及由家庭 承担养老哺幼责任的民族传统,又决定了我国不可能照搬任何国 外的社会保障模式。可见,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发展只能走有 序 言 3 中国自己特色的创新性道路。为此,我们既需要借鉴国外社会保 障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更需要在充分尊重具体国情的基础上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理论,并用以指导社会保障改革、发 展实践。 由郑功成教授撰著的《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一书,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保 障改革、发展道路的理论著作,对此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这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