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一、单位制度研究的主题
(一 )现 实主题: 年 的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制度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单位是一个具体的组织形式,将制度与单位联
系在一起 的,是社会主义理性精神在 中国五十年的实践。本书 中,我们将要
研究的是单位组织、单位社会、单位体制和单位制度 。我们研究的起点是本
体论意义上的单位和相关制度,并在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简明的方法
论。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研究的终点。在对一种 曾经无所不在、波澜壮 阔地
改变了旧中国社会面貌的社会主义劳动组织进行研究之后,我们最终的目的
是考察肇始于半个世纪之前的中国五十年社会主义实践。
在 年发生 的社会制度变迁 中,一种 以“人赋人权 ”为基本原则、融合
了中国渊远流长的传统施政方案、以社会底层人物为施政主体的社会制度登
上了中国舞台。 它以消灭一切剥削阶级为鹄的,试 图实现一种没有等级
差别和没有利益集团差别的民主社会。然而,我们注意到在这种 民主体制形
式 中同样存在着多种多样 的社会集团。从阶级出身划分看,有贫农、地主、工
人、资本家等;从社会分层看,有工人、农 民、知识分子等;从户籍身份划分看,
有农业人 口与非农业人 口;从社会成员归属看,有体制 内人员与非体制 内人
员;在公有制 内部,国家又把人群分为 国家干部与工人两大部类 。即使 同属
于国家干部,仍然可 以细分为党政机关干部、全 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干部和国
有企业干部。面对诸多复杂的社会学分类,我们如何选取一个合适的坐标,
来丈量和勘测中国社会的基本结构,令人信服地说明一些实际问题,是一个
第 2 页
需要耗费大量时 日和精力的难题。
在本书中,我们要单独提取和描述这样一个正在逐渐解体的集 团。这个
集团曾经如此庞大,占据了中国 的人 口。 这个集团在 内部采
用了广泛的民主制度,其成员分享固定的福利承诺和组织权利,对外设置 了
庞大 的派 出机构,在整个 中国形成 了稳定有序 的管理结构。这个集 团,就是
中国的公有体制 内部、享有公职及公职待遇 的成员。这个集 团,绝大部分生
活在城镇,只有一小部分被派往农村。他们之所 以被认为拥有特权, 是因
为相对于 占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村人 口来说,他们拥有宪法保障的普遍就业
权,享有较为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稳定的工资收入和较多的文化教育机会。
在这个集 团内部,又 由于其成员身份 的不 同,各 自享有不 同的特定权益 。这
个集团之所 以取得其他集团所没有的特殊权益,在于他们拥有了国家公职并
通过对 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卫生等全部资源 的控制与分配 ,获
得了公众对他们特殊待遇及其资格的认可。
旧有城镇福利集 团的权利来源于国家分配给它的多种政治文化权力。
在共和 国的组织体制里,多种政治文化权力的载体被统一称做单位。它是官
僚政治赖 以生存的行政基础。在市场经济发育充分的国家,劳动组织并没有
像单位那样在中国人头脑中具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它仅仅代表着工作场所,
是一个经济意义上的概念。个人依靠给业主出卖劳动获得劳动力价格,业主
依靠佣工合同控制个人,个人与劳动组织之间仅仅是一种双方认可的契约关
系,不存在人身依 附关系。而对一个 中国人来说,单位显然是一个极其重要
的概 念 。在 年 以前,没有单位,一个城里人就无法生存,他不仅没有稳 固
的经济来源,也没有保障他合法权益 的组织,完全被排斥在社会之外。他 的
内心会产生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渴望在社会上找到一个托付终身的场所
单位。于是如何竞争到好单位及其所赋予的社会地位,成为在 旧体制下
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的中心议题。
当代 中国,不管是从事经济学还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其具体而微、
科学缜密、煞费苦心的科学论断,使我们从各个层面获得了确实的知识,一点
一滴地积累起现实结构的数据,这些砖石已经为整体性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随着改革 的不断深化,人们渐渐地挖掘到 中国现实体制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