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級中學數學學科中心進階研習成效評估報告(北區)
研習計劃:如附錄。
成效評估結果:
出席狀況:北區包含台北縣市、桃園縣、新竹縣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以及金馬地區,共有176所高中(含綜合高中)。實際出席學校87所,出席老師128名(依實施計劃,高中每校應出席2名,高職每校應出席1名)。以學校為單位,出席率為49%,高中出席率55%,高職(綜合高中)出席率16%。
縣市
高中
高職
應該出席
實際出席
比例
應該出席
實際出席
比例
基隆市
7
1
14%
2
0
0%
宜蘭縣
6
1
17%
3
0
0%
臺北縣
37
23
62%
3
0
0%
臺北市
52
31
60%
11
4
36%
桃園縣
22
11
50%
3
0
0%
新竹縣
8
5
63%
新竹市
10
6
60%
2
0
0%
花蓮縣
7
3
43%
1
0
0%
福建省金門縣
1
1
100%
福建省連江縣
1
1
100%
北區小計
151
83
55%
25
4
16%
問卷分析:
本次研習出席人數128人,回收問卷88份,結果整理如下:
研習活動成效:
認為上午課程有收獲者:95%。
認為下午課程有收獲者:80%。
有把握將課程精神與內容傳達給校內其他老師者:77%。
曉得如何結合各項資源進行機率統計教學者:86%。
能強化對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信念者:74%。
肯定本次研習活動成效者:91%。
課程變化的支持度:
問卷設計將「非常支持、支持、沒有意見、不支持、非常不支持」等5個選項換算成2,1,0,-1,-2等5個數字,並計算平均支持度,結果除了「刪除和差化積,保留積化和差」受到反對(支持度為負0.02)以外,其餘18項普遍受到支持,以「刪除反三角函數的基本概念」與「介紹定積分與反導函數的符號」最受肯定。
類別
項次
內容
平均支持度
刪除的部分
第一學年:刪除「和差化積」,但保留「積化和差」。
-0.02
第一學年:刪除「反三角函數的基本概念」
0.91
數學甲:刪除「平面上的坐標變換」
(坐標軸平移、旋轉)
0.35
數學甲:刪除「二階方陣所對應的平面變換」
(旋轉、鏡射、伸縮、推移)
0.47
數學乙:刪除「圖形的伸縮與平移」
0.48
數學乙:刪除「幾何圖形」
0.73
章節次序調整的部分
第一學年:「基礎概念」中的「邏輯」移至第一冊的附錄「認識證明」。
0.70
第一學年:「基礎概念」中的「集合」移至第二學年的「排列組合」和「機率與統計(I)」。
0.77
第一學年:「基礎概念」中的「函數」移至第一學年的附錄「函數的概念」。
0.03
第一學年:「數列與級數」中的「遞迴數列」移至第二學年「排列組合」中的「遞迴關係」。
0.02
第二學年:「一次方程組」中的「行列式」及「克拉瑪公式」只處理二階的部分,而三階的部分則移至選修數學(I)的「矩陣」。
0.25
新增的部分
第二學年:「機率與統計(I)」新增「信賴區間與信心水準的解讀」。
0.53
選修數學(I):「機率與統計(II)」新增「數學期望值與二項分配」。
0.55
選修數學(I):「機率與統計(II)」新增「交叉分析」。
0.14
選修數學(II):介紹定積分的符號、反導函數的符號。並在附錄中介紹「微積分基本定理」。
0.86
選修數學(II):介紹定積分的應用,例如求圓面積、球體體積、角錐體積、自由落體運動方程式。
0.74
選修數學(II):新增附錄「以牛頓法求整數開平方根的近似值」。
0.25
出席老師背景:
88份問卷中,有68份問卷提供背景資料,其中有62名老師在大學或研究所期間曾修過機率統計方面的課程,比例達97%。出席老師的年資以5年以下者最多,有24名,10-15年者最少,有12名。
對於各大學師資培育中心開設機率統計學分班的需求:
認為需要者佔38%,不需要者佔59%,無意見者3%。其中認為需要開設機率統計學分班者,建議開設的學分數平均為2.6學分。有些老師認為,將相關大學教材整理後放進教師手冊,比讓老師到大學修課更符合需求。
建議:
除了目前進階研習課程所安排的內容之外,與會老師提出以下課程需求:
項次
課程內容
提議人數
微積分
4
教學演示(尤其是新增的單元,如統計)
3
交叉分析
2
排列組合中的遞迴關係
2
二項分配
2
幾何繪圖軟體的應用(如教材製作)
2
面對新世代學生,數學教學應做如何調整
1
可供課堂上運用的實例
1
如何以有限的時數完成課程內容
1
大學入學考試
1
命題與評量技巧
1
矩陣
1
應用電腦於統計教學
1
國高中銜接問題
1
針對學習成就偏低學生的教學法
1
數論
1
數學史
1
關於新課程的回饋意見:
數學時數太少,尤其是選修數學(I)(II)。修訂數學課程應考量到時數是否能夠搭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