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班级心育策略与技巧讲义
3、好动的学生 小强,男,8岁,小学三年级学生,父亲是司机,母亲是工人。小强在幼儿园时候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好晃椅子,经常招惹同座位同学;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东张西望,在老师批评或暗示后有一定效果;课外活动中不大合群,好搞恶作剧,比如用头接连把几个同学撞到,自己却满不在乎;在家里表现得任性、冲动,遇到想办的事情父母不能满足,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精力特别充足,对看电视很感兴趣,碰到爱看的节目,如武打片、侦探片等,能一连看上一两小时,但做作业时却少不了边做边玩,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在中等以下。 多动症 多动症在ICD-10中称为多动性障碍,在DSM-IV中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我国的CCMD-3中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症)。该症以注意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为特征,是儿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一种发展性障碍,有这种障碍的儿童在课堂上常常违反纪律和袭扰他人,但他们自己是很难自控的,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的行为看作是品德问题。 多动行为与多动症的区别 多动行为 多动症 受到批评或暗示后能控制、收敛自己的行为 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持续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都具有明显缺陷,特别是不能持续地将一项活动进行到底 学习上没有其他障碍 除了注意障碍外还伴有其他学习障碍 具体对策 多动的学生与人一对一相处时往往很可爱 尽量鼓励其参与集体的娱乐活动,如游戏、踢球、制作等,增加注意力高度 表演“心理剧”,学习心理置换 帮助、督促、提醒(计划:父母、班主任、同学) 以鼓励表扬为主 孩子做作业总不专心怎么办? 问题产生的原因 原因一:与上学之初家长没有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有关。 原因二:有些家长急于求成让孩子上很多“兴趣”班,把孩子累得精疲力尽。 具体对策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经常与孩子进行交心式的谈话 体验成功的喜悦 适当陪伴 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赏识激励、订立契约 游戏训练 ? 注意力训练 传口令?(12★4 ★ 6 7)? 小蜜蜂?? 罗伯特量表? 连连看? 猫捉老鼠游戏 拼图、剪纸等游戏 舒尔特表格 请为您的参与和投入鼓掌!! 谢谢大家! 桂林德智外国语学校 蓝 松 强调要给予学生尊重、理解、支持和信任,并运用同感,设想学生的处境和感受。当然,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不意味着我们赞成、认可学生一切思想和行动 * 学生对学习时间的偏好 可分为四种类型: 清晨型(也叫百灵鸟型) 上午型 下午型 夜晚型(也叫猫头鹰型) 也有一些人为混合型 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自我觉察来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时间的偏好,也可以采用“学习风格调查表”测查学生对学习时间的不同偏爱 学生了解了自己对学习时间的偏好后,班主任应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把家庭作业、功课复习安排在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时间内完成 学生对感知方式的偏好 有研究资料表明: 大约20% ~30%的学龄儿童通过听觉接受并贮存信息(听觉学习者) 40%通过视觉(视觉学习者) 有些则喜欢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较为有效地获取知识(动觉学习者) 还有些则属于两种或三种感知结合型 学生对自己感知方式偏好的了解,既可以通过自我觉察的方式,也可以通过感知方式偏好测试表进行测试。 多感官学习效率更高 不管偏好哪种感知方式的学习者,在学习时如果同时使用听觉、视觉、触觉多种感官,学习效果更好。 有意识提升其他感官的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将会更高。 掌握学习策略 学习计划的制定 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要有学习内容 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注意到各学科之间的平衡 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对计划进行修改、完善,使计划更适合自己,并得到执行 思维导图的运用 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1、?确立有规律的学习时段 2、?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 3、?使用固定的学习区域 4、?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 5、 学会对分心事物说“不” 6、?自我奖励学习上的成功 3、进行科学的课堂管理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 营造自由安全的学习氛围 正确组织教学秩序 和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让学生喜欢老师 奖惩分明 4、教学评价:积极评价、指标多元化、全面化 5、提高学生应试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会产生考试焦虑? 对考试内容的过分推测 对考试成绩的过分担忧 对考试结果的过分期盼 对考试复习的疲惫感 我接纳 改变态度: 如何战胜焦虑? 我尽力 改变行为: (二)人际交往指导 活动分享 活动举例:团结合作一条心 1)确立组名、组口号 2)展示组名、组口号 3)共同的作品 4)共同的路程 活动参考选择 1:“同舟共济 ” 2:“心有千千结” 3:“疯狂履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