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在历史的长河里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社会 向高层次进化打下深
刻的烙印,都为人类展示 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巨大 的舞台。大约在一万年
以前 ,人类 在土 地上 播 下第 一颗种 子 ,标 志着农业革命 的启动 ; 世 纪 中
叶,蒸汽机 的诞生推动 了工业革命 的高潮 世纪 年代 中期 以计算机为
代表 的技术革命拉开 了人类进入信 息时代 的序幕今天 ,世 界经济 由工业化
转 向信息化 ,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 已成为势不 可挡的大趋势。在这样一个
动态演进 的信息化过程 中,经济发展越来越需要信息的支持 。信息 已成为各
国经济发展 的战略资源和社会 管理 的基本要素 ,信息化 已经成为人类社会
经济发展 的关键 因素 。
当代世界格局正 向多极发展 ,在热 战和冷 战催动下迅速推进 的信 息化
进程 ,逐 渐 显示 出其 重要 的 国家意义 。发展信 息技术 ,调 整产 业 结构 ,加 速经
济发展 ,成为西方发达 国家进入 世纪 的战略态势 年 月美 国率先
宣布 实施预计耗 时 年 、总投资达 亿美元 的 “国家信 息基础结构计
划 ” 年 月美国又提 出全球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倡议 ,受到了七 国
集团的广泛响应 ,引起 了世界大小国家的密切关注 ,信息化 已成为全球议论
的热点。一些远见卓识 的战略家 已经清醒地意识 到,冷战时代 的“核威慑 ”将
被 世纪的 “信息威慑”所取代 ,高度信息化正在成为发达 国家对发展中国
家控制的利刃 。对此 ,发展中国家不得不作出应有的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战略
对策 。中国是一个发展 中的大国,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已作出了积极的反
应 。党 的十五大报告 已明确提 出“推进 国民经济信 息化 ”的战略,把信 息化纳
入 了国家“九五 ”计划 ,并把 国民经济信 息化程度 的显著提 高作为“九五 ”发
展的重要 目标 。目前虽然我国信息化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 国家 ,但发展
态势十分引人注 目我 国政府部 门的信息系统大量涌现 ,通信 网络技术 、计
信 息服务业迅速 发展 ,特别是 三 金 ”
算机、 年 以来“ 工程 的起动,标志着
我国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进入 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 。
第 2 页
《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 比特在书中指出 “由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
大转变是具有爆炸性 的 。信 息社会 是知识密集 的社会 ,在这个社会 中,由
于新兴通信技术的运用 ,信息流程将大大缩短 ;而且新 的信息技术的推广 ,
使新活动 、新方法和新产 品不断涌现 出来 。随着信息技术 的发展 以及随之
带来 的社会方方面面 的巨大发展 ,信 息化 的理论 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
多学者开始提 出并研 究信 息化涵义 。他们从不 同的角度对信息化 问题进行
了探索 ,概括起来关于信息化大致包括 以下几方面的涵义 :
第一 ,现代信息技术 的采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发展生产力 的基础 。因
此 ,信 息化 的内涵 中不能不包括技术基础 ,这一点为各 国学者所公认 。在
几 乎 所 有 的信 息化 概 念 中,都 涉 及 到“信 息技 术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计
算机技术 ”等术语 。有些作者直言, “信 息化 的主要 内容是信 息技术 的应
用 。虽此观点有待商榷 ,但对信息技术 的强调并无为过 。
第二,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技术的采用并不是信息化的 目的,
它只是作为手段和工具 ,作为开发利用信 息资源 的手段和工具 。与工业社
会相 比,信 息社会 的生产要素 由三种增加为 四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