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九年级美术教案
第 PAGE \* Arabic \* MERGEFORMAT 1 页
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九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9上第1课 可触摸的历史
第1课 可触摸的历史
——中国雕塑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是以可塑或可雕刻的立体材料,通过不同的手法制作出的各种表达思想、观念、情感的三维实体造型艺术。
中国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雕塑艺术。青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的精湛工艺,皇家的喜好与民间的品味,朝代的更迭,儒、释、道的兴衰,哲学思潮的传播, 社会风尚和社会阶层的转变,民族文化的交汇,中外文化的碰撞??这些都直接反映在雕塑上。中国雕塑体现了民族历史的发展轨迹,并形成了独特的传统。
一、教学路径
中国的雕塑艺术如同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也是注重表现对象的神韵,而不是偏重于再现对象的形状,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在突出对象的神态和气质方面,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韵,而不像西方雕塑追求形象的逼真。这是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审美特征,也是教学中应向学生讲述、渗透的主要内容,要使学生准确把握古代雕塑艺术的情致和意蕴。
二、课时建议: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欣赏,学生能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中国工艺的发展和审美演变;了解陶器、青铜器、漆器和瓷器的发展历程、造型特征、装饰风格及文化内涵。
技能目标:通过探究,学生能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 情感目标:通过赏析,学生能感受我国工艺美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陶器、青铜器、漆器、瓷器的基本特点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赏析,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深入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教学过程与方法
■《说唱俑》
1. 基本信息:东汉,四川成都出土,高5 5 厘米。
2.造型特征: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眉飞眼笑、手舞足蹈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形象。造型生动,动作夸张,神态惟妙惟肖。
3.制作工艺:汉俑的头部多采用模印,身体部分多为桶状长裙,男俑身体多为模印,马俑、盔甲俑也多为模印,动物也有模印,在组合造型之后以生动的姿势再创作一次。面部表情都是即兴之作。
4.历史价值:这是我国汉代人物俑的代表作品。因随葬物品的特殊要求,工匠们(雕塑家)的创作生动活泼,从生活出发表现生活。作品中所体现的情感也很充分。
■《铜奔马》
1. 基本信息:又名“ 马超龙雀”“ 马踏飞燕”,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2.造型特征:作品构思巧妙,工艺精湛;造型写实,重在传神。骏马体态矫健,正撒开四蹄飞奔,它三足腾空,而右后足却踏在一只疾飞的燕子背上。作者以无比高超的技法,把奔马与飞燕在这惊心动魄一刹那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
3.历史价值:在中国人心目中,骏马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天马行空、所向无敌、无拘无束的“马踏飞燕”,1983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第八奇迹
示例作品:《军阵图》《跪射俑》《立射俑》《特写图》
1.基本信息: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总面积
达19120平方米,足有50多个篮球场那么大。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 平方米,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2.造型特征:围绕同一主题展现,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兵马俑的车兵、步兵、骑兵排列成各种阵势。兵马俑的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各有差异:陶马有的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3.制作工艺:秦俑的做法基本都是用模子印出来的,分不同类型的头部、身体、四肢等印出各零件之后,再根据人物性格、身份所需的装饰把局部组合起来,然后进一步刻画形象、神态、表情??等级身份不同服饰也不一样,在头型上也有民族不同,形象不同,但在总体上是统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