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 王彦斌著.pdfVIP

管理中的组织认同理论建构及对转型期中国国有企业的实证分析 王彦斌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组织认 同( ,一般是指组织成员在心理 和行为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本书所指的组织认 同 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等诸方面与其所加 入 的组织具有一致性( ,并且成员觉得 自己在其中对 组织既有理性的契约感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感和依赖感, 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 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 的行为结 果。由于组织认 同的特有特点,可 以把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 同看 作是一种个体资源投入与控制的过程与结果,是个体的客体 自我 扩展中伴有某种能带来利益的期望和满足感及其相应的行为。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群体的日益组织化 已成为一种 越来越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人们越来越生活于一种 “非 自然生 成”的组织之 中。尽管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和丰富, 但在各种各样 的社会组织中,企业是一种相对于其他各种社会组 织具有更强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的组织形式。研究企业组织现象, 可 以更清楚和更明确地了解各种其他 的现代组织,进而也可 以更 明晰地把握当代社会 。因而 ,研究组织的社会学家最愿意把企业 组织作为 自己的研究对象,以图通过对企业组织的研究达成对社 会 中其他组织,乃至整个社会 的把握 。进一步而言,由于企业组织 是 由人所构成 的,要把握企业组织,更为重要 的是把握住企业 中的 第 2 页 人及其活动特点。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劳伦斯 米勒认为 ,“一个 公司 的成功 ,越 来越要靠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不是机器 的性能,管理人员的 重要职 责是创造 出一种环境 ,使每一位员工 能发挥其才干 ”。(米 勒 , 组织成员关于组织的认 同情况,对他们在组织中的其 他组织心理与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对企业组织的生存 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结果表 明,尽管企业的 高效率并不必然源于组织成员对企业的高认 同度 ;但组织成员对 企业 的认 同度高,相应就更有可能会有企业的高效率 。只有组织 成员对企业具有强烈的组织认 同,企业才有较强的内部凝聚力和 活力,才能够在企业 内部形成一种共 同面对外部竞争环境的竞争 力和克服危机的应激力 。企业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 同,受制于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并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国企业组织的员工组织认 同在 中国的社会背景下必然要带 上它的独有特点。自从共和国建立不长时间后开始在 中国国有体 制 内实施 的“单位制 ”社会 ,已经使这一体制 内的人们形成 了一种 在单位 内获取资源天经地义的特有组织认 同。它也在 中国轰轰烈 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 中国社会特有 的“单位制 ”受到冲击,并且不再被人们认为是理所 当然 。中国人在一代人、两代人基础上形成并逐渐适应的组织认 同基础所发生的变化,使得作为组织认 同基础的相应资源不再只 能从确定的单位 中获取,有的也不能再从确定的单位获取。当前 中国企业 ,特别是具有“单位制 ”渊源背景 的国有企业员工在组织 认 同问题上 的基本表现是:组织认 同心理相对被动,组织公民行为 ,一种组织员工在组织 中所产生 的与工作有关的一系列非正式的组织 内自愿合作行为,涉及到个 第 3 页 人 的 自愿而且常常不为组织正式 的报酬系统所直接和 明显地认 知,能够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组织效能的行为)不强。这种现象 的存在从社会心理学、特别是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理解,其实是一 种组织整合机制不 良与组织认 同度不高或者说是组织认 同危机的 表现 。其存在于我国曾经建立起来的 “单位制社会 ”的根源在改 革过程 中渐渐发生 了变化 。“单位制 ”条件 下 的组织认 同,其并不 是根源于组织本身的需要,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