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docVIP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主要内容 1、《草原》一课记叙了(老舍)先生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了(草原秀美)的景色,又写了(远迎宾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四个场景。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2、《丝绸之路》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3、《白杨》一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将(高大挺秀的白杨)与(扎根边疆的建设者形象)交融在一起,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是(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化身。赞扬了一代又一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西部建设者在(环境极其艰恶劣)的情况下,用(智慧和力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歌颂了西部建设者(富有智慧和力量)、(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重点句子 《草原》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渲染”“勾勒”均是绘画用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这句话中,作者用上了比喻的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句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景色的美丽。 3、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像一阵风”写出了草原人民来的快,表现出草原人民迎接远客的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表现出草原人民的热情。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汉人民情深似海,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里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表现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这句话在全文的结尾,起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 5、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全文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作者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样的关联词语,一气呵成地刻画了戈壁上的白杨树。 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这段话介绍了白杨的外在特点1、高大挺秀2、适用性强3、生命力强。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这正是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这是人与树的神似处,也是以物喻人的连接点。 2、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就是说人。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的奉献精神。 3、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课文的结尾处,作者再一次通过父亲神情的变化,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4、本文写作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7、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1)哪儿需要我们,就在哪儿住下,不管是荒凉的草地,不管是繁华的都市,我们总是在哪儿安家。 ( 2)不管是荒无人烟的沙漠,不管是繁华无比的城市,总是能见到农民工的身影。 词语 1、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襟飘带舞 栩栩如生 不计其数 浩浩荡荡 五彩缤纷 崇山峻岭 美轮美奂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