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7
申报工程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简况表
姓 名
曾联波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工程领域
名称:地质工程
代码:085217
是否校外人员兼职
√ 是 ? 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位办公室制表
2018 年 5 月 15 日填
Ⅰ个人概况
姓名
曾联波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67.11
民族
汉族
所在单位
(具体到学院、系)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联系电话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定职时间
2006
行政职务
无
任职时间
无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毕业时间
2006.12
毕业学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毕业专业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参加何学术团体
任何职务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专家委员会专家
AAPG协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石油学会 会员
= 2 \* ROMAN II本人近十年科学研究情况汇总
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共 4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一等及以上 3 项
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 3 项。
目前主持承担有国家或省部级重大、重点工程类科技项目或重大横向委托课题共 3 项
近五年科研经费共 1270 万元,年均 254 万元
= 3 \* ROMAN III本人近十年在本领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或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或技术发明奖(省部级奖的个人总排名前3)
序号
项目名称
奖励类别、等级、时间
本人单位作为完成单位排序、本人总排名及在本人单位人员中排名
1
2
3
4
复杂油气储层裂缝定量识别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深部裂缝性油气储层预测与评价新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重大成效
复杂裂缝性油气储层评价与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裂缝性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与评价预测新技术
国家级、二等、2014.12
北京市、一等、2013.12
中石化联合会、一等、2010.8
中国地质十大科技进展、2010.12
1、1、1
1、1、1
1、2、2
1、1、1
= 4 \* ROMAN IV本人近十年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本领域的发明专利
[序号] 发明人,专利权人,专利名,专利号,公告日期,授权日期
1、曾联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预测致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及其密度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510860060.5,公告日期2016.4.6,授权时间2017.10.10。
2、曾联波,吕文雅,刘国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水平井裂缝识别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510729546.5,公告日期2016.2.4,授权时间2018.3.26。
3、曾联波,祖克威,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一种致密低渗透储层裂缝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610476202.2,公告日期2016.11.16,授权时间2018.4.17。
= 5 \* ROMAN V本人近十年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获得省部级一等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通过省部级鉴定的科技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
名 称
复杂油气储层裂缝定量识别与评价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完成时间
2012年12月
进入二十一世纪,裂缝性油气藏对增储上产的贡献日益重要,而定量识别与评价裂缝性储层分布规律是保障这类油气增储上产的关键。由于裂缝的存在造成地层各向异性复杂化,使得基于均匀等效介质理论的常规单一技术识别裂缝效果差,满足不了对微小尺度裂缝定量识别的需求。为此,通过地质、测井和地震多学科持续攻关,在揭示非均质储层多尺度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地球物理响应机理的基础上,形成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相结合的裂缝性储层定量识别与评价新技术,工业化应用成效显著。
1、揭示了伸展、挤压、走滑和稳定构造区多期次、多尺度、多方位裂缝的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建立了低渗透非均质储层裂缝发育的理论模型,研发了不同方向裂缝的定量识别技术,实现了裂缝的分期和分组识别。
2、通过裂缝介质的地震物理模拟研究,首次系统揭示了多尺度裂缝的纵、横波各向异性响应特征,研发了叠前和叠后属性相结合的不同尺度裂缝地震识别技术,实现了多尺度裂缝的统一识别和评价。
3、研发了地质、地震和测井多学科相结合的裂缝性储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技术,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裂缝综合评价大型工业化软件系统开发提供了算法和核心模块。该技术已成为我国裂缝性储层识别与评价的主导技术,为我国裂缝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裂缝性储层综合预测和评价技术已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23个油田及海外推广应用,应用油田占中石油油田总数的87%,占中石化油田总数的50%。近4年来,该技术在川西、东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应变仪原理.DOC
- 应用于检测体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微生物传感器研究.PDF
- 应用空间扫描统计分析广东出生缺陷分布-华南预防医学.PDF
- 应用新型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心功能.PDF
- 应用资料采矿技术于电信业客户之研究Applicationofdatamining.PDF
- 应用固定化细胞材料的改质于生物产氢最佳化之探讨-高苑科技大学.PDF
- 应用系统聚类方法筛选持久抗瘟性水稻品种.PDF
- 应聘登记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试验动物研究所.DOC
- 廊固凹陷浅层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机制-天然气工业.PDF
- 廊固凹陷原油成因类型与分布规律.PDF
- 替代治疗高血压标准治疗的辅助策略——AHA药物-中国循环杂志.PDF
- 替米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溶出度研究-药学研究.PDF
- 最优组合赋权法在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江苏农业科学.PDF
-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一般可以用下列四种方法求出最大公因数.DOC
- 有序决策树的比较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探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PDF
- 最近发展区视角的词块习得研究-AtlantisPress.PDF
- 有关品牌的相关重要概念.PDF
- 有storoidal孔口板的应力分布研究-东南大学学报.PDF
- 有机氯农药在南京郊蔬菜中的生物富集与质量安全-环境科学学报.PDF
- 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空腹血糖及-中国全科医学.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