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钟沉响缘云湿
远钟沉响缘云湿
——古诗中蕴含的波的传播知识
明朝末年诗人钟惺和谭元春,既是至交好友,作诗风格也相近,合称「钟谭」.两人力求诗思清远,有时太出偏锋,不免过于险怪.又因为学识所限,虽然有不少好的诗句,但是往往全诗仅有一句好句,必须要费力去披沙拣金.谭元春有《舟闻》一诗,整体而言,还算好诗,但其中第三句尤为佳妙:
杨柳不遮明月愁,
尽将春色与轻舟.
远钟渡水如将湿,
来到耳边天已秋.
对照诗圣杜甫的五言律句《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二十判官》一诗,描写相似的景色:
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只用了短短「晨钟云外湿」五字,不但描写简练,而且全诗观察物态事理更为丰富且深入.杜甫一诗,宋人陈衍《石遗室诗话》中有如后的精彩解释:「蜀江岸峻,雨下如绠縻,篷底听之,知江之鸣由雨之悬也.明晨雨止,寺钟鸣,以关心天气人闻之,觉钟声不如寻常响亮,似从云外来,被湿云裹住.」姑留之,待后一一详述.
谭元春诗中警句「远钟渡水如将湿」对应杜诗的第三句「晨钟云外湿」,皆是于深夜或清晨于船上闻钟.钟声在夜间独能传远,道理何在,这是我们要解的第一个谜题.张继《枫桥夜泊》中「夜半钟声到客船」,其理亦同,可一并索解.
声波是一种可以以气体、液体或固体为介质的波动,以介质压缩造成的疏密变化传播能量.波动在密介质中因为分子间距较小,振动易于传播,所以速度较快.当波传播出去时,由于密介质中波速较快,波面会向波速较小的疏介质方向偏,这就是折射的现象.相较于空气,水是密介质,一般来说,水中波速约为空气中波速的四倍;而固体由于更为紧密,其中波速较水中更快.
空气中的情形与固体、液体中不同,受温度而非密度影响较大;空气温度愈高,密度愈低,但是其中波速却愈快,对声波而言是较密的介质.因为空气中的波速.固体、液体中的分子速度都并不甚快,而空气中的分子速度则是极快,而且易随温度升高,所以差异极为明显.例如对干空气而言,摄氏零度时的声速是每秒331公尺,摄氏15度时的声速则是每秒345公尺.由于空气中声速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可观,所以交响乐团演奏前或中场时,每每要现场调音,便是为了要就当场的温度调整,以免乐器频率产生变化.
杜甫、张继和谭元春所处的环境,都是已入深夜或时当清晨,江水已将在白日所吸收的日照热量散去,温度较低.相较之下,江面以上的空气温度较高.所以寺庙中的钟声声波传出,无论在上层热空气中或下面的江面上,都会折向贴近水面声速较慢的空气层中.这部份空间,好似声波的甬道,不使散失,故能够传远.夜半钟声或歌声,所以特为悠远不散,引人伫听,固然是夜半万籁俱寂的缘故,介质分布的特性使其不易散失尤为主因.
同样的原理,在近代的航海技术中,曾被应用为快速且及远的传讯之用,在通讯或海上救难中颇为方便.原来海洋可依声速大小分为表面层、主跃变层和深海等温层三层.其中位于水面下约一千公尺处的主跃变层中声速最小,因此在此深度的声波都会被上下两层密介质折射回来,使其必定保持在此「水下声道」中传播,不易散失.其中低频声波,更由于吸收率较低(见下文),竟然可以传到几千公里之外.所以遇难船只或坠海飞行员可以投掷炸药包,使其在水下声道中传播出爆响,由三个以上的测站接收即可定出遇难地点,施以援手.由水下声道传播的声音,甚至可以先期预报海啸的袭击,以利早先走避.
而「钟声不如寻常响亮」,如「被湿云裹住」,听钟而得辨空气湿度,岂非神异?若果如此,足见诗人观察周至、心思细密,「晨钟云外湿」或「远钟渡水如将湿」都无愧为见人所未见的佳句.
声波在传播时,因为距离愈远,能量会分布到更大的空间,因而逐渐衰减,称为「几何衰减」.除此而外,声波的能量也会逐渐消散在空气中,转成空气的热量.但是空气中如果饱含水分,水分子更能够为声波所振动,将声波的能量吸收.但是水分子对高频率的声波吸收较多,而且湿度愈高时,吸收率也愈高.所以钟声在湿度高的空气中传播愈远,其中高频率部份丧失愈多,所以钟声的音色也因而改变,显得较为低沉.
杜诗中「江鸣夜雨悬」句,更为奇特,「夜雨」居然可以使「江鸣」.一夜喧闹,又为雨所阻,不得送故人远行,想来诗人必不得好睡?
陈衍说「蜀江岸峻」,雨打水面声,不易散去,果然不错.但是还不足以说明「江鸣」之故,「江鸣」还要以杜甫所乘的有蓬船只才能解释.宋代科学家沈括的名著《梦溪笔谈》〈器用〉篇中有如此的记载:「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牛马皮所做的中空箭囊,取做枕头,贴地而听,可以将远处的人马声放大.这种设置,与杜甫所乘的有蓬船只并无二致.沉括的解释是「虚能纳声」,其实也就是共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天津市津南区事业单位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5秋期版]国开电大专科《人力资源管理》一平台形考任务一至四在线形考试题及答案 (2).pdf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2 My frie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1).pdf VIP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申报材料.doc VIP
- 202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招聘(2025年第二批)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卷(含答案详解).docx
- 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案例及分析.docx VIP
- 2025天津市津南区法院系统招聘考试真题.docx VIP
- 2025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工作人员招聘(2025年第二批)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如何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