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调味剂和增香剂
;二、呈味条件
只有溶于水或唾液的呈味物质才能刺激味蕾,干燥的呈味物质如果放在干燥的舌面上是感觉不到味道的。
唾液是呈味物质的天然熔剂,而且还可以洗涤味蕾,使其更精确地辨别味道。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与食物的味道、水分含量有关。如鸡蛋黄,口腔中可分泌出大量富含酶的唾液,而对于醋、口腔只分泌较少量酶的唾液
三、呈味速度与阈值(Critical Threshold,CT)
味道的感受快慢和敏感不同:
速度:快 → 慢 敏感:高 → 低
咸味 苦味 苦味 甜味
通常用阈值表示呈味物质的敏感性,阈值越低,表示感受到某种物质味道的最低浓度越低,即其感受性越高;几种物质的呈味阈值; 酸
甜
苦
味(七味) 鲜
???
辣
涩;(1) 酸味与酸味物质;1、醋酸
2、乳酸
3、柠檬酸
4、葡萄糖酸
?-D-葡萄糖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可转变成葡萄糖酸。;(2) 甜味与甜味物质;?-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γ之间的关系 ;(3)苦味与苦味物质; 1、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
2、啤酒中的苦味物质(萜类)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源于啤酒花中的律草酮或蛇麻酮的衍生物( ?-酸和?-酸),其中?-酸占了85%左右。;3、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
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新橙皮苷
脱苦的方法:酶制剂酶解糖苷,树脂吸附,?-环糊精包埋等。; 4、氨基酸及多肽类;(4)鲜味与鲜味物质;(5)咸味与咸味物质;(6)辣味与辣味物质;1. 热辣味(hotness)
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粘膜。
如:红辣椒中的辣椒素,胡椒中的胡椒碱。;辣味强度排序:
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7)涩味与涩味物质;主要涩味物质是多酚类的化合物。
单宁是最典型的涩味物:
? 缩合度适中的单宁具有涩味;
? 缩合度超过8个黄烷醇单体后,其溶解度大为降低,不再呈涩味。
明矾、醛类也具有涩味。;五、不同味觉间的作用
1、增效
甜味剂中加入适量咸味剂,会感到其甜味更强烈一些
鲜味剂在有食盐存在时,其鲜味会增加。这也是味精经常掺入NaCl,谋取暴利的原因
2、消杀
食盐、奎宁、盐酸之间,将其中任两种以适当浓度混合,结果会使其中的任何一种比单独使用时的味道更弱
酸味与甜味同样如此
3、变调
尝过食盐或奎宁后,再饮无味的纯水,也会稍感甜味
4、协同(相乘)
味精与核苷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成倍增加,而不只是单单两者相加;五、嗅感
食品的风味通过嗅觉来实现。悬浮于空气中的食品挥发物质的微粒,刺激鼻孔的嗅觉神经,传输至大脑中而引起的感觉;几种物质的气味阈值浓度;2、嗅觉特性
(1)敏锐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一些嗅感物质即便在很低的浓度下也会被感觉到。训练有素的专家能辨别4000种不同的气味
(2)易疲劳、适应和习惯
香水虽芬芳,但久闻也不觉其香。这说明嗅觉细胞易产生疲劳而对该气味处于不灵敏状态
(3)个性差异大
不同的人嗅觉差别很大,即使嗅觉敏锐的人也会因气味而异
(4)阈值会随人体状况变动
当人的身体疲劳或营养不良时,会引起嗅觉功能降低;人在生病时会感到食物平淡不香,说明人的生理状况对嗅觉也有明显影响;3、嗅觉理论(Theory of olfaction)
(1) 立体化学理论(Amoore, 1964)
化合物立体分子的大小、形状及电荷有差异,人的嗅觉的空间位置也有差别。
(2) 膜刺激理论(Davis, 1967)
气味分子被吸附在受体柱状神经薄膜的酯质膜界面上。
(3) 振动理论
气味特性与气味分子的振动特性有关。;(1) 水果的香气成分
主要是以亚油酸和亚麻酸为前体物经生物合成途径产生的(有酶催化)。
水果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C6~C9的醛类和醇类,此外还有酯类、萜类、酮类,挥发酸等。;①桃的香气成分主要有苯甲醛,苯甲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