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为争三门峡华中三省昆虫学会报告.pptVIP

李为争三门峡华中三省昆虫学会报告.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成虫期是容易实施人为生态干预的薄弱环节 性信息素和植物源引诱剂 害虫诱杀量占自然种群的比例以及害虫/益虫的诱杀选择性还远未达到实际可用的水平。 1 植物源引诱剂筛选的传统途径 1. 化学分离 植物挥发物谱的“有机组织程度”。 植物挥发物谱的有机组织程度 菜粉蝶-暗脉菜粉蝶-葱芥系统所用的柱层析方法 1.2 行为测定 试虫没有利用前期经历纠正选择的机会; 不能反映自然条件下寄主搜索的序贯性信息采样。 1.2 行为测定 停留在主臂中的试虫数分析时被剔除(饥饿处理、延长观察时间、缩短臂长,两支臂辅助强引诱源) Yate修正的?2测验(n=50,18 : 32会达显著差异,15 : 35达到极显著差异;n=100,40 : 60会达显著性差异,37 : 63会达到极显著差异;n=1000,469 : 531达显著性差异,460 : 540达极显著差异)?? 1.3 电生理学技术 触角电位(EAG)不能明确化合物激发的行为类型; 感觉量与知觉量呈复杂非线性关系; GC-EAD的缺陷(刺激间隔期和剂量分别由GC保留时间和原始混合物中特定成分的含量确定,无法解决两成分必须协同存在才能激活受体的现象,进样量在GC和EAD中存在技术矛盾)。 1.3 电生理学技术 未来: (1)捕获有行为反应的个体直接剪取触角分析从复杂混合物中吸附了哪些关键分子; (2)触角叶中嗅小球的激活图式,烟草天蛾和海灰翅夜蛾等模式昆虫已经向这个方向探索。 2 植物源害虫引诱剂筛选的新思路 不同行为意义信息化合物整合,理论上讲成虫的三大生命行为同域发生可以最优化飞行能量的利用。 包括: (1)取食信号与求偶信号的结合; (2)取食信号和产卵信号的结合; (3)产卵信号和求偶信号的结合; (4)信息化合物强化的诱集作物; (5)Push-Pull策略。 2 植物源害虫引诱剂筛选的新思路 2 植物源引诱剂筛选的新思路 超级混配法(Super-blending):针对泛访花习性的多食性害虫成虫,可以将有引诱力的数种植物共性成分混合在一起,但混配比例不模拟任何特定植物中的自然含量,克服蜜源背景气味的干扰。 超级混配法仅是一个试错性概念。寻找某种多食性害虫有引诱力的植物并鉴定其共性引诱活性成分相对容易,但怎样“不模拟任何特定引诱性植物中的自然含量”而又要设计出最优化的配方仍然需要大量的诱捕试验。 3 基于应用数学的引诱剂筛选技术 与性信息素的鉴定不同,植物源害虫引诱剂不需要将所有成分全部混入,也不需要按其自然比例进行混配。 研究难点: (1)挥发物谱怎样分解为若干子系统,准确再现害虫对诱集植物挥发物的识别机制; (2)引诱剂配方整体优化,提高诱杀选择性。 逐步减少馏分法测试柱层析产物 对EAG活性物质进行正交筛选 试错法(蔷薇刺鳃金龟引诱剂) 20种化合物 vs 标准引诱剂(缬草酸+己酸+丁酸辛酯=1:1:1),确定了2个新标准配方(缬草酸+1-壬醇=1:1;缬草酸+己酸+丁酸辛酯+1-壬醇= 1 : 1 : 1 : 1); 36种化合物 vs. 新标准引诱剂。“新标准引诱剂”中1-壬醇换成E2-壬烯醇诱捕效能大大提高; 29种新候选化合物与缬草酸复配,并与“新标准引诱剂”之一(缬草酸+己酸+丁酸辛酯+1-壬醇=1:1:1:1)比较,发现α-紫罗兰酮+缬草酸引诱力更强; 研发了一种五元组分诱芯:缬草酸+己酸+丁酸辛酯+(E)-2-壬烯醇+α-紫罗兰酮(1:1:1:1:1)。 以配方均匀设计为指导的野外诱捕 UM设计与单纯形格子点设计试验点分布 均匀设计表UM15(155)生成过程 4 展望 如何看待“化学指纹图”? 害虫信息化合物的认识深入到细胞、神经元、基因等微观层次。电生理技术和色谱技术分别过度分解了昆虫嗅觉系统和植物挥发物谱,造成子系统重组困难。 配方均匀设计是解决从行为测试到大田应用的捷径。 欢迎交流合作! 李为争:郑州市文化路95号河南农大植保学院35#407室 邮政编码:450002 电话信箱:Wei-zhengli@163.com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HAU 李为争Wei-zhengli@163.com 植物源引诱剂筛选与混配方法的新视角 A new View on Screening and Blending of Plant-derived Attractants 2014.12.05 三门峡 材料筛选 提取浓缩 柱层析 GC-EAD GC-MS 自然观察 配方设计 最佳时期 最佳组织 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 4-戊烯基异硫氰酸酯 2-苯乙基异硫氰酸酯 苯乙腈 苯甲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