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丽少女贵州女匪陈莲珍
作者:沙先贵 【内容提要】 她本是一位生长在布依山寨的美丽少女,纯朴、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动乱年代,身处穷乡僻壤,她不得不拿起自卫的武器,并因此而卷入了一场匪患灾难。剿匪战斗的硝烟散去之后,她将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毛泽东开明豁达的统战思想,使她获得了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在追歼残敌的同时,还先后抽调150余万人,对国民党溃逃时潜伏下来的土匪特务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清剿。同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减租反霸、建立民主政权,使得剿匪工作迅速取得很大胜利。到1952年底,共歼灭国民党匪特武装240余万人。 【关键词】 贵州剿匪 陈莲珍 毛泽东 这是一个发生在五十多年前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一位叫陈大嫂的土匪首领。她的名字在当地早已家喻户晓,甚至有人谈及色变。 关于她的事情,惊动了从地区军分区、省军区到西南军政委员会的首长们,并逐级向上报告,直至祖国的中枢神经——北京中南海。 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日理万机的国事忙碌中,对处理陈大嫂的问题做出指示,因此改变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后半生的命运。 1992年3月,笔者在惠水县政协会议上初次见到她——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后来,老人的女儿和女婿应约与我作了几次长谈,并通过书信、照片的形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我得以向世人讲述那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婚姻 陈大嫂的本名叫陈莲珍,生于1922年农历正月初一,乳名笋妹,布依族,不识字,在家中排行老大,有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她老家住在贵州省广顺县白云乡旁边寨,也就是现在长顺县改尧镇中院村旁边寨。 长顺县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与贵阳市和惠水县毗邻,惠水县又与贵定县、龙里县相接,老百姓之间相互通婚的情况比较普遍。因此,陈莲珍的生活范围,更多地局限在这种沾亲带故的区域之内。 虽然长顺县离省府贵阳只有八十多公里,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老百姓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许多“干人”1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在贫穷中苦熬挣扎。 陈家父母靠种田为生,每年可收获二、三百担谷子,在当地已算是富裕人家,因此她家在解放后土改1时,被划为地主成分,父亲陈树清在关押劳改期间病死。 记得有人这么说过,女人的不幸从婚姻开始。这似乎成了不可逆转的定律。 长到18岁时,陈莲珍已出落成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由于生长在偏远的贫困山寨,交通闭塞,近亲通婚现象十分普遍。1941年农历十月,父母做主将19岁的陈莲珍嫁给比她小两岁的舅爷家表弟王永文,尽管是亲上加亲,俩人的感情并不融洽。按照当时布依族的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女方可以不在男方家长住,待确定怀孕后才回到男方家定居下来,称之为“坐家”。陈莲珍与王永文缺乏感情基础,她更多的时候是住在父母家。这场名义婚姻只维持到第二年夏天,便不欢而散。 此后不久,陈莲珍与同乡板沟寨青年陈正明一见钟情,婚后他们生育了两个女儿。1946年底,年仅33岁的陈正明病死,第二次婚姻最终以悲剧的形式结束。 1949年10月,陈莲珍与表侄罗绍凡结合,希望借助罗家的势力保护前夫留下的家产。罗绍凡曾在惠水和贵阳读过初中、高中,后跟随其兄罗绍铨(国民党第八十九军独立团二营营长)在军中任过连长、副官,俩人直到1952年6月出逃时分手。 1952年6月,陈莲珍该名换姓逃到贵阳二戈寨亲戚家躲避搜捕期间,与住在四方河的班永华(班寅超)草率结合。由于前夫罗绍凡被捕,她担心连累到亲戚,匆匆忙忙离家出走,这段婚姻前后不足三个月。 1952年10月下旬,陈莲珍逃到龙里县大新乡革老铺,与当地农民韦万书共同生活,到次年2月被捕为止,她的第五次婚姻也就随之结束。 陈莲珍的青春妙龄是在那个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年代度过,这似乎注定了命运的不幸,她为此而饱尝了不甘做一个弱女子的艰难和痛苦。
爱情 尽管陈莲珍一生有过五次婚姻,但大都属于不幸,而且结局基本上都是悲剧,真正称得上有爱情的婚姻仅有一次,就是1942年与陈正明相亲相爱的结合,“陈大嫂”的称呼也由此而得。陈正明其实并不姓陈,本姓莫,叫莫正明,是先考妣以一门顶两姓所改。中等个子,长得一表人才。可惜好景不长,美满和谐的婚姻只保持了四个年头。 陈正明家住在与陈莲珍同乡的七村板沟寨,22岁时他与邻县惠水姑娘石三妹成亲,生育三女一男,长女大秀,次女大珍,三女三英,儿子小七两岁多夭亡。 陈正明从小在惠水县大地主白石仙家读私塾,以后又到贵阳上学,在当地算得上是个文化人。他曾当过一年多的板沟寨联保主任,经常去惠水城里亲戚家串门,在房族陈洪熙(曾任长顺县人大副主任)家与陈莲珍第一次相识。 陈莲珍年轻貌美,虽说家中资财比不上陈正明家,但也算是门当户对,两人一见钟情,常常相约出去玩耍,双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