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社会的道德问题
●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网络隐私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知识产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数字鸿沟”问题涉及的道德
问题
●网络信息污染涉及的道德问题
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网络语言使用中的道德问题
●谩骂现象的盛行
网络中的谩骂之风令人发指,
一旦发生一点点摩擦,对方的祖
宗十八代、各种身体器官就会受
到巨细无疑的“问候”,有点学
问的知识分子的骂道更可谓是“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骂人成为职业
“职业代骂”在网络中尤其是网
络游戏中非常盛行。在很多网络游
戏中都能看到这些人的“身影”。
据了解,这些人自诩为“网络代骂”或
“职业骂家”,只要你付给他一定的费
用,他就会对你指定的对象破口大骂。
据分析,这些网上的恶言秽语其
特点一是蛮不讲理,二是自我发泄,
三是危言恐吓,四是哗众取宠,五是
黄色下流。由于不署真名,上网骂人
好象去赶假面舞会,可以无所顾忌、
不顾脸面,爱怎么骂就怎么骂,越难
听就越骂,个别骂语之刻毒之下流,
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网络语言的不文明行为反映
出网民的“网德缺失”,影响了网
络的正常秩序,放大了网络的负面
作用, 已成为时下网络上最为人诟
病。
网络语言不文明现象的成因
●网络中特殊的交往模式
网络交往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
交往不同,是一种“人——机——
人”的间接交往模式。它具有匿名
性、隐蔽性等特点。
●网络空间一次性的人际关系
从人际关系上看,“一次性”
的人际关系容易产生谩骂行为。网
络就是这样一个很特别的环境,网
民足不出户就能很容易地“见面”
了:但在这个虚拟的环境里也很容
易产生“一次性”的行为。
●部分网民的偏激、不理性。
网络谩骂现象多发生在年轻人
身上,常常是话不投机、眼不对路
,就“怒从心头起”,“骂从口边
生”。
遵守网络交流礼仪
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去自由表
达你自己的意思,但是请记住网络
礼仪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网络的另
一端,是有血有肉的人。即应当尊
重别人,语言礼貌。
人人有表达的自由,但自由总
是有边界的。一般而言,此自由的
行使,当以不妨碍和侵害他人的自
由为界限。
解决办法
●关注
●网站的管理
●宣传、教育
●自律
网络隐私权涉及的道德问题
网络隐私权这一概念特指互
联网中个人隐私权,是隐私权概
念发展到互联网时代的产物。
网络隐私主要包括:
(1)个人登录的身份、健康状况。
网络用户在申请邮箱、个人主页、
网上购物、医疗等过程中,网站往
往要求用户登录姓名、年龄、住址
、身份证、工作单位等身份和健康
状况,网站合法地获得用户的这些
个人隐私信息,有责任保守这些秘
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2 )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包
括信用卡、交易帐号和密码等。
个人在网上购物时,交易过程中
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
人隐私,不得泄露。
(3 )通信内容及邮箱地址。邮箱
地址同样也是个人隐私,用户大
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
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
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
告邮件、垃圾邮件,使用户受到
干扰,这也侵犯了用户的网络隐
私权。
(4 )网络活动踪迹。个人在网上
的活动踪迹,如IP地址,浏览踪迹
、活动内容,均属个人的隐私。
显然,跟踪并将该信息公诸于众
或提供给他人使用,也属侵权。
网络隐私权主要包括:
(1)知情权——清楚明白地告知
用户收集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
的用途是什么。
(2 )选择权——让消费者拥有对
个人资料使用用途的选择权。
(3 )合理的访问权限——消费者应
该能够通过合理的途径访问个人资料
并修改错误信息或删除数据。
(4 )足够的安全性——网络公司应
该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阻止未被
授权的非法访问。
谁可能侵害用户的网络隐私权?
(1)政府和雇主。
(2 )软、硬件厂商
(3 )网络服务商
(4 )黑客及其他人
网络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知权
隐私权和信息自由获知权是一对
对立的范畴。网络社会中这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