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和面包-意伊尼阿齐奥·西洛内.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酒 和 面 包 〔意)伊尼阿齐奥,西洛内 著 衰 华 清 译 北 京 出 版 社 内 容 提 要 本书是意大利现代文学名著之一 主人公斯皮 纳原是神学院高材生,因不满现实而转变信仰投身 社会主义运动.他是墨索里尼独裁政府 的追捕对 象.为了唤起民众识破军国卞义政权的真面目,他 不顾身患重病而积极进行组织宣传工作,尽管斗争 中有人悲观厌世,有人叛变隐退,有人堕落投敌, 他自己也遭党内某些人误解,似还是坚定不移.群 众把警方前来抓他的消息告诉了他,他冒雪出逃, 爱着他的姑娘克丽斯蒂娜闻讯前去援助 ·… 一部不失时效的作品 (代译序 ) 大凡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学作品,总是先在本 国广为人 知,然后才在外国读者中流传。但是,在特定国家的特定历 史条件下,这个规律却住住被打破。本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 年代,墨索里尼执政的 “黑暗的二十年”中,意大利的一些 文学作品便走着一条先在国外出版、尔后方为国内读者所知 的反向道路。其中,伊尼阿齐奥 ·西洛内的长篇小说 《面包 和酒》是一个典型例子。1936年,它的手稿被译成德文在瑞 士的苏黎世初次出版。不出几月,欧美客国便出现了十九种 文字的译本,总共拥有几千万外国读者。这本书在美国尤其 受次迎,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意大利当代作家古依 多 ·彼奥维内在他的 《美国游记》中回忆道:有一次,他在 美国亚利桑那州纳瓦荷斯印第安族保留地里,遇见一个从未 离开过保留地的印第安人。那人知道他是意大利人后,劈头 就问:“您认识西洛内吗?认识吗?”原来,这个保留地中所有 有阅读能力的土著居民都看过英文版的 《面包和酒》。西洛 内本人在流亡瑞士期间,也有过一次类似的经历。1938年, 他乘火车从苏黎世到卢加诺,途经一个小站。车刚停稳,上 来了一位衣着简朴的老太太,坐在他对面,随即从旅行袋里 掏出一本小说,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他用眼角一扫,发现 老太太读的是德文版的 《面包和酒》。 墨索里尼控制的报刊马上发动了对这本小说的围剿,诬 蔑它 “丑化了意大利人民的形象”。当然,法西斯政权的御用 文人们是盗用了 “人民”的名义,因为意大利人民对 《面包 和酒》同样爱不释手,尽管当时不能在国内出版。意大利著 名记者、《晚邮报》主编路易吉 ·巴尔齐尼在为本书英文版写 的一篇序言中说:“当时要得到一本 《面包和酒》难上加难, 有时还要冒生命危险。瑞士秘密印刷了意大利文版,象一百 年前民族复兴时期的爱国书籍一样,由走私贩藏在背囊中翻 越阿尔卑斯山,夹带回国。人们一拿到这本书,便偷偷地、 如饥似渴地开始阅读,住住是通宵不眠,花上一整夜时间, 一口气看完,然后传给下一个读者。” 只是到了法西斯崩溃后的1955年,这本小说的意大利文 版才易名为 《酒和面包》,在意大利正式出版。与二十年前 的德文版初版相比,新版 “结构未变,内容实质未变,人物 的经历未变,全书风格也未变”,西洛内本人指出,“但删剔了 一些次要的或无关紧要的情节,深化了全书的基本思想”。欧 美各国马上振起了一股新的 “西洛内热”,j((酉和面包》的新 译本相继而出,频频再版,因为人们发现,这部小说具有隽 永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感染力。同一位路易吉·巴尔齐尼在 1965年写的下面这段话颇为恰当地给 《酒和面包》作了评 价:今“天,我的儿子很喜欢看 《酒和面包》,这是为什么? 明天,毫无疑问,我的孙子也会爱读 《酒和面包》,这又是 为什么?因为这本书传递的信息丝毫未失时效……因为这部 朴实无华的作品不单属于昨天和令天,而且属于今后的世世 代代·一 因为它是一部讴歌为了寻求自身解放而展开永恒斗 争的人的雄伟史诗。”不失时效— 这是 《酒和面包》具有恒 久魅力的原因所在。 巴尔齐亚的这儿句话除了指出 《酒和面包》的思想意 义外,还点出了本书的审美价值所在:朴实无华的文风。 1962年,西洛内本人谈到 《酒和面包》时说:“关于本书的风 格问题,我认为最聪明的写作方法是力求朴实无华。我动笔 时没有向当时刚出现便已心‘力衰竭’的吝种时髦文学形式作 丝毫让步,这不是偶然的。我觉得,根据一位作家采用了多 少怪异写作技巧来衡量他的现代性,这是蠢人之举,认为可 以用若干生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