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类风湿性关节炎87416.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类风湿性关节炎87416.ppt

(二)鉴别诊断 1.骨性关节炎:50岁以上多见。主要累及膝、髋、脊柱等负重关节,关节疼痛于活动后加重,一般无红肿及全身症状,关节畸形少见。RF阴性。X线见关节边缘唇样增生,并有钙化。 2.强直性脊柱炎:20~30岁男性多见,常有家族史。以脊柱及下肢大关节受累为主,为对称性腰背疼痛,活动受限。RF阴性,HLA-B27阳性。典型者脊柱X线呈“竹节样”改变可鉴别。 3.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青少年,主要累及四肢大关节,呈游走性,极少出现关节畸形。RF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受累为非对称性,关节X线基本正常。 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有助于诊断。 【治疗】 治疗目的:消除或减轻关节症状,延缓病情发展,防止关节畸形,维持关节功能。 早诊断,早治疗是实现上述目的的唯一途径。 (一)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注意休息,限制关节活动,严重者应卧床休息。 急性期过后应加强关节功能锻炼,以尽快恢复关节功能。 (二)药物治疗: 类风湿关节炎(RA)的治疗原则应是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及个体化方案,既要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缓解关节肿痛及全身症状,又要及时加用慢作用抗风湿药,以便从根本上使患者的关节病变减缓或停止。 1.非甾体抗炎治疗药(NSAID) 通过抑制还氧化酶的活性,使前列环素、前列腺素、血栓素合成减少,而达到减轻或消除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其只能对症止痛治疗,不能减轻免疫反应和影响疾病进程。该类药物不宜联合使用,如服用一种药物2周以上仍无明显效果,则应换用另一种药物。 布洛芬0.3~0.6g,口服,每日3~4次; 阿司匹林0.6~1.0g,口服,每日3~4次; 奈普生 0.2~0.4g,口服,每日2~3次; 双氯酚酸 25~50mg,口服,每日3次; 2.慢作用抗风湿药: 起效缓慢,一般需要3个月见效,用药时间长。其通过影响免疫过程而控制病情的进展,尽早应用可阻止关节破坏,减轻功能障碍。有雷公藤、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等。 3.糖皮质激素: 本类药物抗炎作用强、见效快,但长期使用不良反应多,停药困难,应慎重使用。 一般用于关节炎症状严重、对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慢作用抗风湿药未起作用时。 泼尼松:每日剂量30~40mg,口服,分3~4次服用,并逐渐用NSAID替代; 醋酸去炎松-A,每次2.5~10mg; 乙酸倍他米松, 每次1.5~6mg; 用于全身症状已经控制,有1~2个关节症状明显,可予以激素关节腔内注射,一年内不能超过3~5次;禁忌症为注射局部及附近有软组织炎症者。 (三)外科治疗 对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或伴关节畸形者,可行手术治疗。 轻者行滑膜切除术; 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者应进行关节置换术。 (五)中医中药 现代药理研究,滋阴清热、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中药都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黄芪、党参等益气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中医的四种补方(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参附汤)均能明显地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及形成活性花环,清热解毒药山栀、丹皮等有免疫调节(主要是免疫抑制)作用。 中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预后】 本病病情进展及预后个体差异很大。10%的患者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大多数病人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过程,病情可基本缓解。 预科 疾病概要 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自体免疫性疾病。 关节滑膜炎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严重时可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甚至致残。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1.遗传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RA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有家族史,患者家族中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群家族的2~10倍。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比双卵双生子的发病率高9%。 2.感染说: RA是某些直接感染因子的结果。支原体、白喉杆菌、结核杆菌、巨细胞病毒等都是可以引起RA的病原体,但目前尚未有流行病学的调查依据。 3.免疫: 多数患者的体内可检出类风湿因子(RF)。 4.其他: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