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刘墨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道家的知识论及其美学 徐复观 《中国艺术精神》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 现 一庄子的再发现》整整用了八十多页的篇幅讨论了庄子 思想对于中国艺术的影响,并多有卓见;方闻在 《心印》一书 中注意到,中国艺术传统 中有很大 的一部分是 由“隐逸行为、 个人怪癖 ”所构成的,并且认定,文人艺术家在隐退期间主要 转 向“艺术上 的自我表现 ”,而隐逸者及其道德理想在 中国诗 歌和绘画发展史上,充当着一个特殊的角色。 而在进一步研究之前,我们显然还有必要划分一下 “道 家 ”在 中国艺术 中的影 响。因为就“道家 ”一词而言,约有两 义:一种是道家思想的影响,一种是道教题材的影响。我们 这里注重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虽然后者同样值得我们进一 步的研究。 进 言之 ,在研 究道家对 中国艺术 的影 响时,“道家思想 ” 与“道教题材 ”是必须做 出区分 的两个重要 内容 前者集 中于哲学思想方面,后者则是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道教神像 画。在艺术史领域 ,我相信法 国学者安娜 塞德尔的判断, 在汉墓发掘 中出土 的大量艺术品使我们增长 了对于死亡世 界信仰的知识,并且可 以解释,为什么在汉代贵族们奢华的 坟墓 中充满了天 国景象的壁画 。如果带着这样 的问题去研 究的话,那么不但是汉代,而是两千年来中国大量的坟墓建 筑、丰富的艺术品和碑铭一定能够回答许多道教神仙信仰的 问题 。 要而言之 ,中国艺术发展到宋元 以后 ,并不重在艺术题 材方面,而是在于彻底探求艺术形式 自身的生命 艺术之 究极 的本 原 ,即“神 ”、“意 ”、“生 意 ”或“天真 ”,并把 它充 分体 现在作 品中。 道是 自然而然的,自然而然即为万物生机意趣之本 。于 是 ,道、天、地、人、自然 的生命 摆 脱 了种 种 外在 的限界 ,使 自 身 的生 命 生 机 显 发 。因此 ,突破 一 切 局 限、形役、物 役 ,返 回 到本然之生 的本真性上去 ,就是庄子所谓 的“真人 ”,就是艺 术 中的“逸 ”。因此我们这里要进 行详细探讨 的,是 由道家 思 想而来的艺术思想 。而欲研究此种 问题 ,则必须首先究明, 道家思想是如何进入艺术的,也就是在何时、由何人带入艺 术中的,如果这个 问题不弄清楚的话 ,道家思想与艺术 的联 系,将继续模糊下去 。 恰好有一条文献可 以说 明这一 问题 。见于 《世说新语 文学》第 四中的一条注,说袁宏: 以夏侯太初、何平叔、王辅 嗣为正始名士;阮嗣宗、嵇叔夜、山巨源、 向子期、刘 伯伦、阮仲 容、王睿冲为竹 林名 士;裴叔 则、乐彦辅、王 夷甫、 庾子嵩、王安期、阮千里、卫叔宝、谢幼舆为 中朝名士 。 这虽然是流行于魏晋时期的典型的人物 品评 ,其 中却有着 一个思想史的转变 通过这种转变,同时也可看出美学思 想的转变 徐复观在 《中国艺术精神》中就此指出:“正始 名士,在思想上系以 《老子》为主而傅 以 《易》义。这是思辨的 玄学 ,乃 由繁琐的经学的反动而来 。其 中除夏侯玄有 ‘规矩 格度 ’,为世所重外 ,何、王在 生活上都 非常庸俗 。从这 些名 士身上 ,不能启发出艺术精神 。竹林名士,在思想上实系以 庄子为主 ,并 由思辨而落实于生活之上 。这可 以说是性情的 玄学 ,他们虽形骸脱略,但都流露出深挚的性情 。在这种性 情 中,都含有艺术 的性格 《三 国志 魏书》卷二十一 《王 粲传》谓籍 ‘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 《晋书 阮 籍传》谓:‘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 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世说新语 德行篇》: ‘晋文王称 阮籍至慎 ,每与之言,言皆玄远 ,未尝臧否人物 ’ 而他对 ‘天地解兮六合开,星辰陨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