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docxVIP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过零丁洋》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古诗。 2、感知诗歌大意,把握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背诵和默写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教学步骤: 学习《过零丁洋》 1、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76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路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代表诗作有《正气歌》《过零丁洋》,遗著有《文山先生合集》。 写作背景 1277年,文天祥等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是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坚持抵抗。1278年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原将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他坚持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2、积累本诗字词,疏通古诗文意 3、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大事? 作者在21岁时依靠精通儒家经典而出仕做官.在国家危急的时局中,起兵抗元. 4、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句有何联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暴雨中的浮萍,时起时沉.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各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5、颈联一句好在哪里? 本句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字面重复而词义不重复,地名巧妙地转化为心情。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家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浮的孤独处境.上下两句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尽显悲怆沉郁之感。 6、尾联是千古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抒胸意,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谈谈你对尾联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民族气节。 课外拓展 你能列举出如文天祥一样具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坡亭。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 8、背诵古诗

文档评论(0)

直挂云帆济沧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