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哲学思想研究-许全兴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李大钊既是一位名重于世的思想家和教授 ,又是一位伟大 的革命家 。他颇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与他反对帝 国主义和反对封 建主义 的革命活动有着密不可分 的联系 。因此,在评述他 的哲学 思想之前,首先要扼要地介绍他光辉的革命的一生。 李大钊 , 年 月 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 。 乳名憨头 ,少年 时名耆年 ,字寿 昌,后 改名为大钊 ,字守常 。他还 以李 钊、钊、冥 冥、明 明、剑 影、孤 松、猎 夫、 等笔名发 表文章。 李大钊 的祖父李如珍 ,曾在东北长春、万宝 山一带开过杂货 铺 ,有九十多亩地,因没有儿子 ,便将侄儿李任荣过继为子 。李任 荣 自幼勤读诗书,因患病, 岁时就离开人世 。此时,李大钊尚 躁动于母腹之 中。李大钊 出生后十六个月,母亲又去世 。所 以他 在 狱中自述 中说:“在被褓 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 , 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 李大钊的这一身世,与 同时代 的 好友陈独秀、胡适有相类似之处 。陈独秀也是在二岁时父亲就死 了。他在 实庵 自传 中头一章的标题就醒 目地标为 “没有父亲的 孩子 ”。胡适 的父亲是清朝 的官僚 ,胡适 出生后 的第三年,爆发 了 中日甲午战争 。在胡适 岁时,他父亲 就去世 。李、陈、胡三家 的 经济都在衰败之 中,不过陈独秀、胡适 的家境要 比李大钊家好得 多。陈独秀和胡适 比李大钊还要幸运得 多,他们还有母亲、兄姐 , 不 象李大钊那样 ,父母双亡 ,孤苦零丁 。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三 人幼年相似 的遭遇,也许是偶然 的巧合,也许多少反映了那时代 ① 李大钊文集 (下 ),第 页 。 第 2 页 的某种特征 。新文化运动 中著名 的三位思想家都在逆境 中长 大 。 年迈 的祖父把 自己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孙子身上 ,因此对 李大钊 既宠爱 ,又严厉 。李大钊三岁开始认字 ,七岁入私塾 ,“读 四书经史 ”。因家 中无人 ,十一岁便成婚 。他聪 明好学 , 年十 六岁时应科举考,中秀才 。适逢清政府废科举,他遂入永平府中 学学习。家乡的十年私塾 ,给他的旧学打下深厚的根底 ,写得一 手好 的诗文。 在永平府中学两年,李大钊开始学习启蒙科学,接触新学, 不久 ,祖 父谢世 。那 时 的中国,正如 陈独秀在 年写的 瓜分 中国 一文 中所描写 的,西方列强,“打算把我们几 千年祖宗相依 的好 中国,当作切 瓜 一般 ,你 一块 ,我 一块 ,大 家 分 分 ,这名 目就 叫做 ‘瓜分中国’。’, 这种危亡 的局势,激发起青年学子、志士仁 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 。李大钊 “感于国势陵夷不振,慨然起深 研政治,以期挽救 民族、振奋 国群之思想,遂与二、三 同学乘暑假 之便,赴天津投考学校 。”当时有三种学校正在招考 ,一系北洋军 医学校,一系长芦银行专修所,一系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他回忆 说:军 医非我所喜 ,银行亦违我素 志 ,故 皆决然弃之 ,而入法政 。 北洋法政学校 ,由直隶总督袁世凯所创设 , 年 月正式开 学,收录全 国人士,规模极大 。李大钊在校六年 ,学 习西方资产 阶 级政治、法律、经济诸 学及英、日语 言 。“随政治知识之 日进 ,而再 建中国之志趣亦 日益腾高。’, 年的辛亥革命推翻 了满清王朝 ,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君 主专制,但李大钊很快发现,年轻的共和国隐藏着忧患和哀痛 。 ① 陈独秀文章选编 上 ),第 页 。 ② 李大钊文集 (下 ),第 页 。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