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脑外引流管的护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脑外引流管的护理.ppt

及时拔管 拔管指征:脑脊液颜色的澄清,各项指标的恢复 一般置管3~7天,拔管前先试行夹24~48h观察意识,瞳孔变化,如无异常,则可拔除引流管,同时注意观察置管处有无脑脊液漏。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目的 引流胸腔内积气、积血和积液; 重建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正常胸腔压力为-0.78~-0.98kPa(-8~-10cmH2O) 促进肺膨胀。 适应症 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 血胸 脓胸或心胸外科手术后引流 术后护理 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对于无力咳嗽或因疼痛不愿咳嗽患者可以给予有效止痛 2. 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术后要经常挤压引流管,一般间隔0.5-1h挤压一次。体位常置病人于半卧位,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术后护理 3 . 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 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正常水柱上下波动4-6CM.如水柱无波动,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症状,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通知医生。 术后护理 4、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5、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每日更换水封瓶。作好标记,记录引流量。如是一次性引流瓶无需每日更换。 6、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术后护理 7. 拔管指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方法: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一天。 8、拔管后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脑外引流管护理 脑室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 硬膜下引流管 创腔引流管 脑室引流管 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是颅脑术后常用的降低颅内压‘排出脑室积血’降低伤口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之一,同时用于各种原因脑室出血 脑内压 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0.69~1.96kpa(70~200mmh20)_儿童0.49~0.98kpa(50~100mmh20)颅内容物由颅组织、脑脊液、血液组成. 目的 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危机状态 脑室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脑室术后引流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控制脑内压 经脑室引流管冲药控制颅内感染 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术前可先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避免开颅术中颅压骤降引发脑疝 脑室引流管护理要点 (一)引流袋高度 平卧位: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10~15cm(即外耳道水平) 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如伴有脑积水、脑室肿瘤、颅后凹占位病变者,术后早期可将引流袋挂高,待颅内压力趋于平衡后,再放低引流袋于正常高度。 (二)标记 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在引流管上 妥善固定管道 (三)引流速度及量 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因患者颅内压骤然下降,有可能发生出血或脑疝的危险,此时抬高或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