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安徽徽金金寨寨沙沙坪坪沟沟斑斑岩岩钼钼矿矿区区成成岩岩成成矿矿过过程程中中的的减减压压机机制制: 来来自自假假b相相石石英英的的证证据据
何俊, 晓春, 谢巧勤, 范子良 and 陈天虎
Citation: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6, 544 (2016); doi: 10.1360/N072014-00541
View online: http://en /doi/10.1360/N072014-00541
View Table of Contents: http://en /publisher/scp/journal/SSTe/46/4
Published by the 《中国科学》杂志社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6 年 第46 卷 第4 期: 544 ~ 554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TIA SINICA Terrae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安徽金寨沙坪沟斑岩钼矿区成岩成矿过程中的
减压机制: 来自假相石英的证据
① ① ①② ① ①②
何俊 , 徐晓春 , 谢巧勤 , 范子良 , 陈天虎
①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合肥 230009;
② 合肥工业大学纳米矿物与环境材料实验室, 合肥 230009
通讯作者, E-mail: xuxiaoch@
收稿日期: 2015-06-29; 接受日期: 2015-11-24;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6-03-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 12120114028401)资助
摘要 安徽金寨沙坪沟斑岩钼矿床是目前秦岭-大别钼成矿带中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钼矿床. 矿区侵入岩发育,
岩性多样. 锆石 U-Pb 同位素年龄表明均形成于燕山期, 可分为早晚两期. 本文以与钼成矿关系密切的第二期侵
入岩为研究对象, 通过侵入岩的精细显微岩相学观察和研究发现, 属同源岩浆并经历相似演化历史的石英正长
岩和花岗斑岩却先后结晶出两种相态的石英, 石英正长岩中只产出他形的相石英, 花岗斑岩中结晶自形六方双
锥的假相石英斑晶, 后者为相石英相变而来的相石英, 但保留相石英假象. 结合锆石Ti 温度、石英P-T 相
图和中酸性侵入岩Q-Ab-Or-H2O 相图, 认为石英正长岩和花岗斑岩具有较大的岩浆起源深度和相似的成岩温度,
而石英正长岩中的相石英反映其侵位结晶压力大于 0.7GPa, 花岗斑岩中的原始相石英反映其结晶压力约为
0.4~0.7GPa, 花岗斑岩中随后结晶的基质则反映其形成压力小于 0.05GPa. 这一结果表明, 花岗斑岩形成于至少
两次快速减压作用之下, 而这种减压作用对于岩浆-流体过程中成矿流体出溶、沸腾及矿质卸载和沉淀意义重大.
花岗斑岩中相石英在成岩之后的相变过程会产生体积差, 可致使斑岩体及其围岩发育裂隙, 这些裂隙是良好的
导矿和容矿构造, 有利于斑岩型矿床的热液蚀变和网脉状-浸染状矿化. 可以认为, 斑岩体中假相石英斑晶是斑
岩型矿床的成矿标志之一, 其反映斑岩型矿床成矿系统通常形成于减压应力状态的构造背景中.
关键词 斑岩钼矿床, 假相石英, 减压机制, 成岩成矿作用, 安徽金寨沙坪沟
1 引言 究热点之一. 通常认为斑岩型矿床与俯冲带(太平洋
型俯冲带和阿尔卑斯型俯冲带) 关系密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气辐射传输方程-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信息网.PPT
- 大米面包的生产配方及工艺条件的优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PDF
- 大蒜细胞溶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分离纯化-中国科技论文在线.PDF
- 大豆卵磷脂对面包品质的影响.PDF
- 大豆套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四川作物带状.PDF
- 大纲执笔人黄民生华东师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DOC
- 大连人力资源产业园人才服务中心-辽宁科技大学.PDF
- 大间距幅度调制控制孤子系统的特性分析-东南大学学报.PDF
- 大豆苷元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上海中医药杂志社.PDF
- 天津滨海地区深部黏土层弹塑性变形特征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岩土力学.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