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一、文化 的总体性 “小康 ”文化
自改革开放 以来,中国社会发生 了翻天覆地 的巨大变迁 ,这
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在社会 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中,文化
也不断地 向现代性转变 。也许正是 由于文化处于剧烈转变过程
中,再加上 中国不 同地 区发展水平 的悬殊差异,对 中国文化作整
体的全面 的把握是十分 困难 的。难怪学术界对 中国文化究竟如
何看存在着 巨大分歧,当有些人断言中国文化 已经进入 “后现
代 ”时,另一些人则反唇相讥 ,宣称 中国连文化 的现代性转变还
没有完成 ,奢谈后现代无异于扰乱 了我们 的视线 。更有甚者 ,有
人提 出中国文化的当务之 急是反封建 ,是继续启蒙的未竟事业。
从这些迥然异趣的说法 中,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到 中国当代文化
的复杂性和异质性 ,或许我们可 以描述说 ,在当代 中国文化中,
前现代 、现代和后现代的各种因素错综纠结。
这样的描述从表面上看 ,似乎是从莫衷一是的纷争 中摆脱
出来 了,但实际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描述的方法在某些条
件下是有效 的,但在另一些情况下,则显得非常局 限,甚至会导
向折衷主义 。描述 的方法虽然策略性地 回避 了价值判断,因而
避免了解释方法 的难题,但是 这种方法在一些根本 问题上仍显
得捉襟见肘 。关于 中国当代文化评价的不同看法 ,本质上是对
文化总体性 的判断 问题 。换言之 ,这是一个 由于看待 中国当代
文化总体性的差异而导致的纷争 。面对这个纷争 ,就无法 回避
第 4 页
解释的规范方法。
一俟涉及到文化的总体性,问题就显得更加复杂了。首先,
站在不 同立场上 ,对有无总体性会得 出全然不 同的结论 。坚持
现代性,当然不可避免地导向总体性,而囿于后现代立场,则就
是要消解总体性 。利奥塔最著名的后现代 口号就是 向总体性宣
战,保持差异的尊严。总体性的概念来 自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
学中,总体性是指历史的结构,它既是一个共时的结构,又是一
个历时的发展范畴。到了马克思那里,总体性有两个涵义,其一
是指资本主义 由于其生产方式,已经把整个世界组成一个整体;
其二是指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 ,一种完整和辩证地把握现实的
认识方式 。在本世纪 的批判理论 中,总体性一直是一个非常重
要的概念 。卢卡契继承了黑格尔、马克思和狄尔泰的看法,把总
体性视为一种变化着 的历史结构形式;而霍克海默则把总体性
看成是那种把握现实整体 的理论功能。一般说来 ,总体性 的范
畴无非 是指客观现 实 的总体 以及主体认识 它 的完整性两个方
面 。我 以为这两个方面对于文化批判来说都是相 当重要 的。从
前一个方面看 ,中国文化 的发展尽管存在着深刻 的不平衡现象
和差异,但总体倾 向和发展水平的评价把握是至关重要的,缺乏
这个总体性的认识,一切文化批判都将变得不确定;从后一方面
看,要认识文化 自身的总体性,又必须保持某种总体化的认识范
式或知识范型,亦即保持整体的辩证的历史观 。基于这一认识,
我们反对那种取消总体性 的后现代观念 ,同时又要防止现代性
在总体性 问题上所 出现 的局限,即警惕把总体性演变成 中心化
的专断和暴力。
中国文化 的分析必须在整个社会系统的相关要素及其关联
中展开,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关
性 ,二是文化 内部要素及其差异的相关性 。只有在这样 的总体
性考察 中,我们才有可能对当代文化 的总体性作 出合乎实 际的
第 5 页
判断 。从逻辑上说 ,经济 的现代化必然要提出相应的政治和文
化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说,经济 的现代化和文化 的现代性是一枚
硬 币的两面 。西方学者提 出了种种关于现代化的指标 ,诸如工
业 化、商 业 化、都 市 化、个 体 化、世 俗 化、官僚 化、理 性化 等 。 虽
然这些指标都是对西方社会现代化过程的概括 ,但在经济层面
上说 ,这些范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中国在 向现代化转变过程
中,以上诸种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