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乙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示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说的“快活”所折射出的复杂人物和时代。
三、教学难点:作品发生的年代和反映的社会实际与同学实际生活有时空差异。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鲁迅先生曾对他的朋友说,自己小说中的人物,他最喜欢的是孔乙己。 阿Q、祥林嫂、闰土、狂人??如此众多的经典形象,为什么鲁迅会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命人的形象的呢?认真阅读课文之后,你们会得到满意的答案。
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狂,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土壤仍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发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二十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考虑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三、孔乙己其人其事(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1、作者为什么给主人公取名为“孔乙己”并以此为题?
讨论交流后小结:“孔乙己”是从“上大人孔乙己”截取下来的。这六个字是“上古大人孔氏一人而已”的缩写,“已”改作“己”,因此成了一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话”。用“孔乙己”作为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号,并作为小说的题目,既切合人物身份,又是对培养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视和讽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说批判的对象。因此,这个题目既表现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小说具体写了孔乙己身上的哪几件事情?
第4段:偷书事件。
第7、8段:茴香豆事件。
第10、11段:偷窃事件。
3、重读这些事件,寻找在这些事情中贯穿着的众人的反映是什么?把相应的句子找出来。
D4: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D5: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D8: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D9:“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他人也便这么过。”
D11: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
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4、分析孔乙己性格特征:
(1)问题一: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是不是人们真的为他的到来而感到高兴? 问题二: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
(2)小组讨论,明确:
问题一:感到快活的人包括酒客、掌柜、小朋友、“我”。
问题二: ①语言被讪笑(第4、6、8段)
从他的语言特征看,满口“之乎者也”,不分场所地使用难懂的文言词语,甚至对着小朋友也引用“多乎哉,不多也”《论语》中的语句,表示了他的迂腐不堪与自命清高。
“窃书不能算偷”这句话,在事实面前,任徒然地换弄词语,自欺欺人,可见人物的迂腐和爱面子。 ②行为被讪笑(第8段)
分茴香豆片段:“伸出五指将碟子罩住,弯下腰去说道......直起身来又看一看豆,自身摇头说??”俯仰之间,一个低微、善良的读书人穷酸之态必露无遗。 ③外貌衣着被讪笑(第4段前3句)
长衫“又脏又破”,“脏”说明他的好喝懒做,“破”反映他的穷苦困顿。胡子“花白”与上一句“皱纹”共显其老;“乱蓬蓬”与下一句长衫的“破”都示其贫;“夹些伤痕”则暗示了他经常因偷窃而挨打。 ④遭遇被讪笑(第4、6段)
分角色朗读第6段中的对话。
其中“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句,“新”说明刚挨打不久,“又”说明挨打不止一次,即偷窃行为不止一次了。
假如说因偷窃挨打留下的伤痕直接留在孔乙己脸上,那么未中秀才、未进举人的伤痕,一直印在他的心里。然而他心中的伤痕更是人们乐于取笑的:“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
⑷孔乙己究竟具有哪些性格特点?
明确: 迂腐(茴字的四种写法,满口之乎者也) 爱面子、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穿长衫,偷书却不供认) 善良、天真(教“我”写字和分茴香豆) 守信(从不拖欠酒钱)
⑸综观全文,用自身的话概括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提供一些经典的观点作为参考:
鲁迅──孔乙己是一个遭社会凉薄的苦人。
叶圣陶──潦倒、倒霉的读书人。
李欧梵(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历史转折时期,落后于时代的,固守着过去价值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读书人。
刘再复(美学家)──贫贱而凄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
钱理群(北大教授,鲁迅研究专家)──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
2、分析人物形象:
⑴齐读全文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