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零碎,感悟须臾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 高二年级 刘天凌
假如你正失去悠闲,当心!也许你正失去灵魂。——洛·皮·史密斯
时代纷繁复杂,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每个人,忙碌的人们终究要面对自己的内心,而这种面对,在今天,已分不清得失,分不清所求?碎片时间带来的可能是高效以及财富,自认为成功唾手可得,然而内心感受到的幸福才弥足珍贵。那么,何不在碎片化的生命中停留一些时间,堆积一些零碎给予的感动。
谈到零碎点滴的利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高效”、“争分夺秒”这些词。我们总是叹息时间太少。“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浪费”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只是抓住片刻学习与工作是高效,而悠闲享受生活,感悟人生却被称为虚度?碎片的时间不该只被用来工作,在须臾之间的悠闲与感悟同样重要。
环顾四周,有多少人在物质欲望的漩涡里,忙得不亦乐乎,形色匆匆?成为了工作的狂人,物质的奴隶,好像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不停的追逐,被贪婪所吞噬?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看着《瓦尔登湖》蓝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梭罗笔下的生活在碎片化生活中更显珍贵。这不禁引人深思,为什么生活越来越机械,安静悠闲的心态仿佛被挤出了身体,在空中失望地游荡??
须臾间的感悟很微妙,却是一种自然的生命沉淀,而这样的点滴其实随时都可以有。朱自清在《谈抽烟》中写道:抽烟可用不着这么费劲;烟卷儿尤其省事,随便一叼上,悠然的就吸起来,谁也不注意你。抽烟说不上是什么味道;勉强说,有点儿苦吧。但抽烟的不稀罕那“苦”,而稀罕那“有点儿”。多么生动的感悟,把悠闲的生活和追求闲适的生活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至。
往前的时光总像是永无止境的漫漫长路,往来时回顾却疾如电光石火的一梦。多少人忙碌得恨不得脚下生出风火轮,身上长出翅膀,在工作与学习的飞奔或飞翔中,每时的须臾擦身而过,忽略了碎片的感悟,已来不及细细品味。也许,人生就在这样的碎语闲言间,走过雨催的暮歇,走过熹微的蒸腾,走过闹市的喧嚣!在人生无数的细小,在察觉得到和察觉不到的须臾里,生命又是怎样一段令人爱恋与感动的岁月啊!
课代表说:不同于大部分作者主张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自我,本文的作者号召大家利用碎片化时间享受生活、享受闲暇。从鲁迅到梭罗再到朱自清,全文的几句名人名言引用得恰到好处。无论是鲁迅对珍惜时间的呐喊,还是梭罗对“慢生活”的追求,乃至朱自清对抽烟的感悟,背后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因为热爱所以珍惜,所以用心。独特的构思,值得鼓励。
以茶解渴,谬矣
上海市中国中学 高二年级 龚嘉玲
我从来不觉得书是什么攀云追月的工具,因此一向不倡议火急火燎的读书方法。不论它是科学性的还是文学性的,它们都是编撰者为了让那些正捧读着它们,现世中的人们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书,就像是需要沉淀,需要品茗的茶。
我喜欢看父亲喝茶。东方人喝茶不像西方人,要穿一身洋裙,西装笔挺那么有架势。父亲喝茶时就趿拉双破拖鞋,大热天的时候只穿件老头衫,坐在沙发上随手抓一把茶叶,故意把茶水冲得溢出来,养养壶,倒一杯,呷一口,一壶茶就那么喝上个一天半天。中国人喝茶,其实是没有严苛周密的“茶道”的,但却很讲究一个“养性”,一种随性的投入。投入地喝,投入地去把玩茶具,投入地去品味道,但是坚决不可急吼吼地拿来解渴的。
而碎片化阅读,就是一种着急解渴的样态。人们似乎是对知识的渴求到了一个急不可耐的地步,才要把求知的双手伸向生活中那零零星星的五分钟、十分钟。因为我曾是碎片化阅读的受害者,所以我要高举反对的旗子。我也试图把碎片化的时间物尽其用,五分钟也好,看两页书,读两篇文章,令人有一种“通才硕学,废寝忘食”的心理上的饱腹感。那样做着,本应是书读万卷,下笔有神的,只是停留在我笔端的,依旧是些陈年老调,这会令人对写文章,对看书产生烦躁的感觉。我觉得这种短暂的阅读方式,会改变一个人的理解能力,注意力,更甚是一个人思考的逻辑能力。 对一个崇尚喝茶,崇拜会喝茶的人来说,那样的阅读方式深深刺激到了我。我觉得自己成了一个端着紫砂壶喝白开水,还险些烫破嘴皮的外行人。我静不下心去看,强迫自己去记,却始终没法记到心里去。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差点成了一种“正确又高效”的阅读方式。
任何一本书,或者是一段话,都是作者们苦心推敲,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或感悟在里头的,它们需要人们细心、耐心地品味,而不同的环境下又会品出不同的味。这环境不是你处在什么位置,而是处在怎样的心态,这便是“品”的妙趣。而碎片化阅读,将这种深刻又有趣的理解过程弱化了。读者们的心态变了,他们很容易从主动去理解的一方,变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