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谜求解人类生存的十对矛盾-鲁鹏等著.pdfVIP

历史之谜求解人类生存的十对矛盾-鲁鹏等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人类生存是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如果说 : “全部所谓世界史不 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 那么这个历史的每一步都是人与 自然、人与人两个层面诸多关系 (包括两个层面相互关系)矛盾的 消解与再生 的结果。 按照人的本性 ,即寻求 自身生存发展的完满 自足,人是不希望 矛盾存在的。矛盾存在意味着生存状况和生存条件的破缺 。所以, 从古至今,人有一种倾向,总是希望并竭尽全力寻找某种手段、方 法 、工 具 知识 的或技术 的)、形式、社会制度和行为规范,以达成 自 己的愿望或理想 。这些愿望或理想是作为人在艰难困苦 中的精神 支柱和抗争动力而存在的。换言之,人总是希望消除矛盾 。他意识 到 了矛盾 ,不能容忍它 的存在 。但是,当人们极尽辛劳取得成功后 , 当人们陶醉于现状改变的暂时胜利中时,他迟早会发现,新的矛盾 又重新产生 。这些矛盾在样态 上、内容上与 以往虽有不 同,本质上 却毫无二致,其尖锐程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于是,人们陷于困 惑 的历史意识 中。先哲老子 因此劝诫人们“贵柔 ”、“守雌 ”,清静无 为 ,无 妄 去执 。“为者败之 ,执 者失之 。是 以圣 人 无为 故无败 ,无执 故无失 。” “有为 ”必然 招致 失败 ,有所“执 ”必有 所 失 ,要避 免失 败 ,只有清静无为 ,要无所失,最好无所“执 ”。尽管历代都有人对老 子这种 出世态度推崇备至 ,真正照此去做的却极少 ,这是一件幸 事 ,因为倘若整个 社会奉 行“无为 ”,人 的生存 也就“清静 ”至极 点 ① 马克 思: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 页 。 《老子》,二十九章。 第 2 页 了。其实,矛盾正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认识到这一点 是晚近 个世 纪的事情 了。 消 除矛盾 的倾 向同如下认识有关 : )矛盾存在于对 象 中 与 人的活动无关。在阿那克萨哥拉、恩培多 克勒、德谟克利特那 特 别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 “对象表现 自己是辩证的” ( )矛 盾 存 在于思维中,与人的活动无关。芝诺、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从主观 上反对存在着复杂和多样化、运动和变化、发展和 向新状 过 渡 的 对象本身 的客观事实 ,认为实质 问题是如何 “在概念 的逻辑 中表 达 ” 这些过程 。人 的概念运动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成为他们把握世 界的特殊方式 。两种认识代表两个哲学派别的两种观念 唯物 主 义 客观辩证法和唯心主义主观辩证法 。由于把人 的 动排除在外 它 们陷入不可调和 的对立 中,但也正是 由于把人 的活动排除在外 它 们从对立 的两极激发起不 同人们 的同一欲望 :只要揭示 出客 界 的奥秘或把握思维运作 的规则,就可能消除矛盾 、克服悖论换 句话说,客观世界或主观精神存在矛盾 ,人 的活动消除矛盾 前者 分别 凸显于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中 后者 未加 分 明却作 为前 提蕴含在两种思维观念 的阐释 中;正是人 的活动引起新 的矛盾 成 为人 的世界的矛盾源泉,这一点却是谁也未 曾想到的 “辩证空场 ” 由是乎,在以后的发展中,在复杂的社会变迁、文化背景、政治 的 、 经济的、主观的、客观的条件下,人们沿此思路付诸的努力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