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第一章
创新社会学 的研究
对象和研究方法
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是一部创新发明的历史,人类的
生存 、繁衍 ,社会的文明昌盛 ,是依靠不断创新才取得的。创
新发明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创新发明也就不会有劳
动工具的改革与进步 ,人类也不会脱离原始穴居的状态 ,也决
不会在生物竞争中成为地球的主宰。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不
竭动力,在社会发展过程 中,如何充分发掘和调动人们的创新
能力,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是创新社会学研究的根
本 目的。本章重点探讨创新社会的研究对象、理论框架、方法
体系及学科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创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及其理论框架
创新社会学隶属于两大学科 ,它是 由创新学和社会学构成
第 2 页
的。要深入探讨创新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对创新学和创
新社会学这两个概念进行科学规范。
一、创新的科学涵义
创新是指创立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而创新能力则是一种在
各个活动领域里 ,以不同的质量与强度表现出来的创造能力 。
它具有 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创新能力不是个别天才人物才具有的,而是所有的正
常人都具有 的。
人们先天的某种禀赋 ,只是为创新能力开发提供前提
条件,而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后天的教育环境和主观努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活动 ,消极心理不构
成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 由智力因素 (技能、能力等 )和非智力因
素 (动机 、意志、情感等 )两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具有新颖、独特的成果体现出来
的。
创新能力潜在于具有正常思维的人之中,但是,这并不是
说 ,所有具有正常思维的人都能够创造发明。潜在的创新能力
需要经历一个开发的过程 。创新能力开发需要一个培养开发过
程 ,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要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任何创造发明,都开始于
观察 ,但是 ,那些停 留于表面 的观察是不能获得创新性发现
的。只有对周围的事物 ,对细小的线索深入细致地观察 ,从敏
感的问题 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深入思考 ,这样
才有可能有所发现 、有所发 明和有所创造 。巴甫洛夫说过 :
“不学会观察 ,你就永远 当不 了科学家 。”要充分开发 自身 的创
新能力 ,把 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创造发 明者 ,就必须先学会观
第 3 页
察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第二,要培养独特的思维能力 。创新发明离不开思维,但
常规的、固定的思维方式会束缚人们潜在创新能力的发挥 。只
有那种新奇、独特的认知方式,才能别出心裁地对各种复杂的
环境进行综合概括 ,产生出与常规思维不同的、新颖奇特的创
新性成果 。史丰收 的快速计算法 ,就是一种打破常规思维定
势 ,采取从高位数往低位数计算 的方法 ,因而提高 了计算速
度 。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人 ,其思维和行为往往表现出偏离社
会常规 ,具有大胆探索客观世界的精神 。但是,这种偏离社会
常规的思维和行为 ,又往往容易触犯传统和权威 ,因而常常被
视 作“越 轨 者 ”。
第三 ,要形成求实的现实定向。新奇、独特的思维能力不
一定都能有所发明与创新 ,独特 的思维也可能是违背客观规律
和社会需要的胡思乱想 。所 以,创新发明既需要丰富、奇特的
想象,又需要 以现实世界的需要为定向。它要求创新发明者既
要能浮想联翩 ,又要适时返 回现实;既要思维奔放 ,又要理智
从事 。只有在想象和现实之间进行有效的调控 ,才能保证想象
的科学价值和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
第 四,要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创新发明是对 已有知识的
突破和创新 ,因此 ,创新发明和掌握 已知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