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植株高度遗传分析及分子标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北农业人学农学颅『学位论义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株型及理想株型 对于株型和理想株型的理解.一般认为,株型(planttype)是指与作物品种产鼍能力有关 的一组特征(吉田,1972)或植物体在空间的排列方式(角田.1975),即长势长相。理想株型(Ideal planttype)亦称为理想型(1deotype),指由有利植株光合作用、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性状所 组成的理想化株型,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增加生物学产量和提高经济系数 等。关于理想株型的研究早在20年代初;{}j在水稻上就有报道,EngIedow等提出通过适当杂 交的方法和产量冈素的最佳组合。把各种高产性状聚集在一起,从而得到高产的”最佳合成体 ”。到了50年代末期,角田重二郎从他对水稻、人豆、甘蔗等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适丁』多肥 集约栽培的品种应具有厚、小、直立且深绿色的叶片,短而坚韧的荜秆以及中等分蘖力的理 态,提出了在农作物中寻找个体闻最小竞争强度的理想株型。70年代,日本的松岛省三又提 出了从栽培角度出发来培育”理想型稻”。 国内普通黄瓜的整长。一般为2-3米.K者4.5米(戚春章.1983)。戚春章等(1983) F简称斯纠矮黄瓜)。平均全K只有56厘米,是一种矮秧 从国外引进黄瓜品种Space-master( 品种。斯玛矮黄瓜,可作为无支架栽培或机械化一次采收的品种试种,同时对培育早熟品种 也是一个有希望的材料。 有关矮生型黄瓜的研究,国内已有报道(黄世寿,1979),其主蔓生长到一定长度便自 行停止生长.果实为椭圆形、无刺.不适台我国消费习惯。邬树桐等(1992),为选育适于 我国消费习惯的中国刺黄瓜类型的矮生型品种,从1983年开始在津研l号黄瓜自交系自然突 变体中经多代选择育成了矮生型黄瓜新品种.1989年经山表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 “矮生l号”。该品种株高80厘米左右,举蔓无分枝,顶端以一束雌花封顶而停止伸长。植株生 长正常,具有早熟、雌花节率高.结果集中等特点,生K期60.70天,瓜皮为绿色,瓜型里棒 状,刺瘤密生.符合我国北方消费习惯。矮生l号是我国首次育成的具有特异性状的黄瓜新 品种,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认为比较适合集约化栽培。可在春季大棚内作加行品种进行密植, 或阳畦小拱棚内行无架或低架促成栽培.达剑提早成熟增加早期产量的目的。 1.3.2株高性状的遗传研究 我国现有黄瓜栽培品种为蔓生型,随着保护地黄瓜生产的发展.矮生型黄瓜的利用日趋 需要。对于矮生型黄瓜植物学及遗传特性研究。国外已有报道,国内许多地方也在推广黄瓜 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具有不搭架、省l:、省科、早熟、高产的特点。 从遗传角度研究黄瓜矮化现象.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孙小镭(1990)研究表明,植株 L,1970)报告不封顶是显性基因De控制,封顶为隐 矮化是由矮化基因控制的。乔奇(Georgew 性基因de控制.另外有修饰de基因表现的In.de基因。乌克兰温室作物研究所(1971)报告茎 的生长受二个主效基冈和几个修饰基冈控制。肯脱克(Kentuckg)大学农试站报告(1971). 性系统“PG57”和正常蔓性系统之间杂交的后代表现来看,极矮化株型由一隐性基因控制,它 对另一矮性基因为上位,有限生长为隐性。据报道长蔓x短蔓的Fl为长蔓,F2呈3:1分离。 孙小镭等(1990)利剧由中国蔓生刺黄瓜白然突变产生的矮生型黄瓜为材料,通过多代 自交选育及性状观察,初步了解该矮生黄瓜植物学性状除具有白封顶、植株矮化性状外,与 矮生型黄瓜无明显差异。在生物学方面,该矮生萸瓜具有早熟、雌花节率高,结果集中、生 长期短等特性。通过对中国矮生刺黄瓜与不同品种蔓生黄瓜杂交后代的观察、分析,初步认 为黄瓜植株高度是由单基因体系幂l多基囡体系共同作用决定的。黄瓜株高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上位效戍模型。 在矮杆基因方面,依据1997年资料己报道的基冈有T和mpy,其是一个显性的变态基因 和隐性于其常态性的变态基冈。国际水稻研究所培育IR8成功后.对其矮源DGWG(低脚鸟 尖)进行了遗传研究.DGWG与高秆品种杂交后,F2株高的变化为连续分布的两个峰,高秆 对矮秆的比例为3:l,表明DGWG带有的单一的隐性矮秆基因sd.1同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 迄今已发现了显性矮秆基因、隐性高秆基冈及60余个万不等位的隐性矮秆基因。顾铭洪和 朱立宏(1981)通过对矮秆粳稻的研究表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