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三节《内经》脾藏象理论的临床.ppt

课件:第三节《内经》脾藏象理论的临床.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第三节《内经》脾藏象理论的临床.ppt

③在外科方面:如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以及手术后腹胀等,出现阳明腑实证,用清热通下;出现脾虚气滞,用健脾理气法,也有良好的效果,如毛长岭氏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132例,其中胆囊收缩功能较差者61例、差者65例,无收缩功能者6例。结果治愈36例,好转67例,无效29例,有效率为77.3%   ④在皮肤科方面:如荨麻疹、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等,用健脾、益气、养血、袪湿法,每获良效。陈丽娜氏报道用加减三仁化湿汤(杏仁、厚朴、通草、地肤子、薏仁、砂仁、半夏、茯苓、竹叶、白藓皮、冬瓜仁)治疗201例丘疹样寻麻疹。服2-10剂后,痊愈170例,因并发症加用其它药物治疗28例,无效3例。   ⑤在妇科方面:对经、带、胎、产以及其它疑难杂病,常以调理脾胃的方法而获良效。 有人介绍:功能性子宫出血80例中,属于脾不统血者31例,气不摄血者6例,用补中健脾法治疗,有效率达96%。 ⑥在儿科方面:调理脾胃对许多小儿疾病,如小儿营养不良、佝偻病、脑功能障碍综合症等效果满意。温振英氏报道用四君子汤为主预防婴儿营养性贫血,并与同龄同条件的空白组对照。 结果投药组营养性贫血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 ⑦在五官科方面:特别是口腔病,如唇、舌、牙及口腔粘膜等疾病,用健脾升阳散火,渗湿,往往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⑧在肿瘤方面:认为肿瘤的发生与脾胃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调理脾胃是治疗肿瘤的重要环节之一,包括治疗各科癌症。 王淑兰统计,脾胃理论在8个科,9个系约160余种中西医病症中得到应用,说明脾胃理论在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二、脾胃病常用十四法 益气健脾法:   症:神疲乏力,食少、腹胀、便溏、舌      淡,脉细弱   方:四君子汤加味 补中升清法:  症:脾气虚+腹部坠胀,内脏下垂等          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60克) 温阳健中法:   症: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     甚,得食痛缓,食后腹胀,口吐     清水,脉迟缓   方:黄芪健中汤加减 温中化饮法:   症:脾胃虚寒+胃脘或肠间振水声,  背寒如掌大,头晕,心悸、舌淡,苔白滑       方:苓桂术甘汤加味 温脾止血法:   症:脾胃虚寒+便血,色黑、头晕、心慌、舌淡、脉弱   方:黄土汤加减 健脾理气法:   症:脾气虚弱+腹胀、腹泻,舌淡、脉弱   方:七味白术散加减(四君子汤+广木香、藿香、葛根+防风,防风者,风能胜湿也) 燥湿健脾法:  症:大腹胀满,不思饮食,口中粘腻,   嗳气或呕吐,或泻下,苔白腻,脉濡。  方:平胃散加味 和胃降逆法:  症:胃气上逆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或    反胃,腹胀,苔薄,脉弦滑    方:旋复代赭汤加减 清热化痰法:   症:心下痞满,按之痛,甚则呕     吐,苔黄滑数   方:小陷胸汤加味 温胃行气法:   症:胃痛急骤,得温则减,手足不     温,苔白,脉沉迟   方:良附丸合二陈汤 辛开苦降法:  症:胃脘痞闷,嗳气不舒,或呕恶,或    泄泻,苔黄白相兼,脉弦,细数  方:半夏泻心汤加减 消食导滞法:  症:嗳气吞酸、腹胀、腹痛拒按,大便    臭秽,苔腻腐。  方:保和丸加减 活血化瘀法:  症:痛处固定,病程长,夜间痛甚,舌    有瘀点或紫气,脉弦涩  方:失笑散+当归、白芍、香附、郁金 甘寒养阴法:  症: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脉细数  方:益胃汤加减 三、临床治疗脾胃病的体会 ①治疗脾胃病的基本原则:   脾胃同居中焦,以膜相连,互为表里。在生理功能上,脾主运,胃主纳;脾主升,胃主降,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吸收及排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脾胃常同病,一般说,脾病多虚多寒,胃病多实多热。《内经》称“阳道实,阴道虚”即此意。治疗上应当注意“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②针对脾胃病的生理病理特点 胃喜润恶燥,故胃病见阴虚特点者,治当甘润养阴为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即使无明显阴虚胃燥证的病人,亦可在健脾温中和胃方中,配伍乌梅、白芍、甘草以酸甘化阴。  脾喜燥恶湿,湿盛可以导致脾虚,脾虚也可以生湿,常常互为因果。故治疗脾虚,常佐以化湿。 ③脾胃病用药需注意“灵通”,补应“通补” ④注意“苦寒败胃,辛散耗气” 若见气滞,当投理气而不伤阴之品,如绿梅花、佛手花、玫瑰花等。过用香燥,易伤胃阴。 ⑤辩证用药与辨病用药相结合 溃疡病:胃酸过多+制酸药 如乌贼骨、刺猬皮、煅瓦楞子 胆汁返流+柴胡、郁金 慢性胆囊炎+金钱草、片姜黄 萎缩性胃炎见肠上皮化生+八月札、生苡仁、失笑散等活血化瘀 以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系统研究药物的成份及药理,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现将有关药理研究资料附后,仅供参考。 (1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