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富含汉语言修辞特色与文化内涵的中国菜名
摘要:中国菜名“花样百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在语言方面也极富汉语语言特色,包含着许多修辞手法,使菜品有了视觉、听觉和味觉全方位的“包装”,在形、色、意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其中与修辞有很大渊源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探,二者的关系也很微妙。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菜名也被广泛关注,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的使用和规范。
关键词:中国菜名;汉语言特色;修辞手法;文化内涵;典故;思想;传承
A 1673-1573(2016)02-0034-04
中国人讲究“民以食为天”,因此,中国的饮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中国菜不仅色香味俱全,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同时,中国菜名也极具文化特色,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为菜品命名,使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在享受别具特色的中国语言与中国文化。
一、中国菜名简介
基于汉语言的丰富性,中国的菜名也可谓五花八门,形式丰富多彩,如果粗略归类一下,可以分为写意和写实两种。
写意的菜名按照其不同命名角度又可分为两种:一类菜名追求形美、音美、色美和意美,菜品与菜名相得益彰,赋予其美好的寓意,给人以听觉、视觉和味觉全方位的满足感。代表菜名如“瑞气吉祥”(是全只甲鱼或鳘鱼炖甲鱼,因甲鱼寿命较长故称“吉祥”)、“状元及第煲”(原料有元贝、虾仁、生肠、水发蹄筋等,取元、蹄(第)之音和龙、发之意),这些菜名都包含了美好的寓意;而如“踏雪寻梅”(这道汤以鲫鱼和螃蟹为原料熬制,汤汁雪白,汤底衬着点点嫣红的蟹膏,犹如宝玉踏雪寻梅,口感鲜香,营养价值极高)、“彩云飞凤”(即云腿炒鸽片)等这类菜名则更注重传达诗意与美感。另一类菜名是以相关的地名、人名来命名,或包含一定的历史典故。这类菜一般都有自己独特的烹调方法或地域特色,让人食其菜而思其人念其地也。如“西湖醋鱼”“沔阳三蒸”“东坡肉”“麻婆豆腐”“佛跳墙”等。
写实的菜名则相对简单。此类多为家常菜,菜名大多数以菜品原材料或加上菜品的烹饪方式直接命名,虽少了文雅的艺术气息与文化内涵,但很具实用性。如我们常吃的“萝卜羊肉”“番茄炒蛋”“烧茄子”“醋溜土豆丝”等等。
二、汉语言修辞手法在中国菜名中的运用
(一)修辞手法运用于菜名中达到的效果
汉语的修辞手法是多样化的,在我们的语言表述和文学创作中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可以达到形象生动、言简义丰等效果,同样,在菜名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也会使菜品更具吸引力,引发人们品尝的欲望。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 给人以全方位的联想。一道菜大致要经过点菜、做菜、上菜、品菜四道程序,同时也是听觉、视觉、味觉的完美结合。看菜单点菜名可以说是第一道程序,如果菜名富有美感,使人心里愉悦,就有一定的吸引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道菜才能完成它的餐桌使命。例如:“红嘴绿鹦哥”其实是清炒菠菜,“花好月圆”是“虾仁炒鸡蛋”,这样富有诗意与美感的菜名就比以简单食材命名的写实菜名更具吸引力。
2. 使人产生心理距离之美,回味无穷。在菜名中运用某些修辞手法可以产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和“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使食客不仅品尝到菜品的美味,而且赏其型、悦其色、知其故事,与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品味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与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其意蕴不可谓不悠远。如“燕草如碧丝”让人充满了对曼妙春色的向往;而“佛跳墙”则使“坛子煨菜”不仅平添高雅,更融入了有趣的故事与传说。
(二)多种修辞手法在菜名中的运用
1. 用典。用典就是在说话或写作中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已达到言简义丰或委婉含蓄的效果。中国菜名中颇多用典,其中的代表之一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很多人都从字面上理解“狗不理”,觉得比较矛盾,如果这包子连狗都不理,不爱吃,那它还怎么被人们追捧呢?其实,它的起源是因为店主高贵友的绰号。据传,高贵友小名叫“狗仔”,其幼时脾气极为倔强,倔起来的时候就是家里他最喜欢的小狗来逗他,他都不理睬。所以,街坊邻居们就取笑他,送给他一个“狗不理”的绰号。后来,高贵友苦学厨艺,他制作的包子选料讲究,技艺独到,每个包子十八个褶,形似含苞白菊,味道极其鲜美,不仅深受当地食客的赞扬与青睐,更是名扬全国与海外。
另外,“过桥米线”的美好传说、“回锅肉”的经典做法、“叫花鸡”和“富贵鸡”的缘分相撞,等等,也都涉及许多典故,富有文化内涵。
2. 比喻。比喻又叫打比方,通常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比较生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比较抽象的事物的,而菜名中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我认为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增添美感,增添特有的情味。例如,把豆芽叫作“龙须”,用“白玉”比喻豆腐,将鸡爪称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