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传统文化与经典阅读专项训练》(温州中学 朱思吴)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论语·先进》)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②。以吾从大夫之后③,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
【注】①颜路:颜渊的父亲。②吾不徒行以为之椁:我不能(卖掉车子)替他买椁。③从大夫之后:在大夫行列之后随行的意思。
颜渊身上有哪些品格让孔子非常欣赏?至少写两点。(2分)
答案:(1)为人勤奋好学;非常尊重、拥护孔子,重师道;生活贫困、却以苦为乐,积极乐观;道德高尚、践行仁德;性格谦虚内敛;有君子风范等(大意符合即可)
评析孔子不为颜渊做椁的行为。(3分)
答案:(2)析:孔子这样做不是舍不得自己的车,而是因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大夫之后,他平时坐车出行,这样才符合一个士大夫的身份,而这样做才能维护礼制。评:在这个两难选择前,孔子选了维护周礼(社会制度),而放弃了自己的情感倾向,可见他不为个人私欲而放弃自己坚守的原则。(一点2分,两点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①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②,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
程子曰:“知之眀,信之笃,行之果,天下之达德也。若孔子所谓‘成人’,亦不出此三者。……若今之成人,有忠信而不及于礼乐。则又其次也。”(朱熹《论语集注》)
【注】①文:纹饰,这里作动词,引申为增加。②久要:长久的穷困生活。言:诺言。③程子:即程颐,宋代理学家。
两个材料中多处出现“成人”一词,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说明成人的意思。(2分)
答案:(1)成人指的是德术兼备、内外兼修的全人。(翻译原文,缺少概括不给分。答案要点“全”1分,“德术”“内外”等词1分。)
孔子与程子都有理想的“成人观”,但同时又都界定了所谓“今”的成人观,对于“今”之成人观,请简要评析孔、程二人现实的成人观有何不同?
答案:(2)对于现实的成人观,孔子强调现实的成人观不必墨守成规,根据现实生活的特点和需要提出来的。而程子认为达不到理想的成人观便是不够完美的,是为“次”。孔子无疑是正确的,更为实际,因为人才的培养是为现实社会服务的,人才必须符合现实社会的要求,而程子的观点会造成现实中做人求全责备却终难以实现的怪圈。(答案要点:分析孔子现实成人观1分,分析程子现实成人观1分,做出评价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①雪宫:齐宣王的离宫(古代帝王在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 ②非:动词,认为......非,即非难,埋怨。
第一段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1分)
答案:(1)民本思想
两个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孟子的思想是对诸侯王(君王)的规定,认为他们应当以百姓的乐、忧作为自己政策的出发点,与民同乐。而范仲淹的言论则是对士大夫的使命的定义,强调知识分子要先于百姓忧、后于百姓乐,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悲壮情怀,具有强烈自我牺牲精神和知识分子使命感。(答案要点:针对对象各1分,精神内涵分析各1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②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③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
(燕国)因构难数月,死者数万,众人恫恐,百姓离志。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齐)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战国策·燕一·燕王哙既立》)
【注】①假:凭借。②待:等待,引申为依靠。③赡:充足
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政治主张?(1分)
答案:(1)仁政或王道思想或以德服人(答反对战争不给分)
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孟子的王道观。并评析孟子为什么会支持齐(宣)王去攻打燕国。(4分)
答案:(2)第一问:孟子反对通过战争称霸,尤其反对假借仁义为名的不义战争。主张以德服人,使他国人民心悦诚服。第二问:孟子支持齐国攻打燕国,是因为燕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