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直升机变桨距结构汇编.pdf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直升机变桨距结构汇编.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一、选题: 直升机变桨距机构 二、应用背景 直升机是以航空发动机驱动旋翼旋转作为升力和推进力来 ,能在大气中垂直起落及悬停并能进行前、后飞、定点回转等 可控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离地面数米)、低速(从悬 停开始)和机头方向不变的机动飞行,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 直起降。由于这些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在军用 方面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 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 抗等。在民用方面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救灾救生、紧急 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海上油井 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直升机的这些突出特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旋翼和尾桨桨距 的变化。调节旋翼桨距的大小可改变升力,旋翼桨距增大,升力 随之增大,反之减小;调节尾桨桨距的大小可使由它产生的推力 变大或变小,以此来控制直升机机头的转向。 三、主要设计要求 通过调节操纵杆,改变桨距的大小。各个构件的运动过程中, -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不发生相互干扰,传动具有较高的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力学性能 稳定,不产生大的冲击。 四、设计方案汇总及评价 连杆机构中的运动副为面接触,接触面压强小,因而承载能 力大,此外连杆机构制造简单,可以设计出各种巧妙的机构来实 现多种动作和运动规律。直升机变桨距机构中,所需的承载能力 比较大,因此,采用了较多的连杆机构。采用双摇杆或摇杆滑块 机构实现桨距的调节,采用连杆机构实现较大的机械增益。 综和上述要求,共设计出四个方案,如下所示: 方案一 -2-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方案二 方案三 -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方案四 方案评价:方案一的圆柱凸轮同时作为环状滑块,在主 轴外滑动,机构较为灵巧,机构紧凑,但凸轮易磨损,长时 间使用容易运动不顺畅,而且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方案二 的连杆直接与滑块铰接,可实现同样的功能,结构紧凑,但 易与其他构件的运动产生干扰;方案三的滑块不与主轴接触, 不和其他构件发生干扰,结构比较松散,不容易使每个桨叶 的控制对称传动的稳定性不强;方案四采用了两个滑块,能 -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和运动规律的前提下,避免了不同构件间的运动干扰,传动 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较高,制造简单,成本低,但构件较多。 综合考虑,选择方案四最为最终的方案,方案四和其他方案 相比,虽然构件较多,但都不难制造,而且性能相对比较好。 五、运动分析 1.建立坐标系如下图所示 2.程序设计框图 -5-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开始 输入已知数据 用单杆件运动分析计算b点 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用单杆件运动分析计算b点的位移、 速度、加速度 用RRP双杆组运动分析计算c点 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用RRR双杆组运动分析计算f点的位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