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培训课件PPT.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救护——止血 手指出血: 指动脉 上肢出血 手部出血: 桡、尺动脉 前臂以下出血: 肱动脉 下肢出血 小腿出血: 腘动脉 下肢大出血: 股动脉 创伤救护——止血 用敷料或其他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 创伤救护——止血 适用于较深较大,出血多, 组织损伤严重的伤口。 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用其它止血方法无效时使用。 上肢出血结扎于上臂上1/3处,下肢出血结扎于大腿的中上段 创伤救护——止血 医用止血带 布条止血带 1 2 3 4 1 2 3 4 5 创伤救护——止血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2、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3、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4分钟。 4、上完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志,要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创伤救护——止血 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 2、松紧度要适宜,以能止住血为度。 3、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应每隔30—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4分钟。 4、上完止血带后应有明显标志,要注明上止血带时间。 创伤救护——包扎 包扎材料: 创可帖、绷带、就地取材、胶带、三角巾 包扎方法: 尽可能带上医用手套 暴露伤口,检查伤情。 防止污染伤口 动作要轻巧而迅速,部位要准确,伤口包扎要牢固, 松紧适宜。 不用水冲洗伤口 不要对嵌有异物或骨折断端外露的伤口包扎 不要在伤口上用消毒剂或消毒粉 如必须用手操作,处理完后用肥皂洗手。 绷带包扎法 环行包扎 螺旋包扎 螺旋反折 “8”字形 回返式 创伤救护——包扎 * * * * 救护知识培训 2017.02 目 录 现代救护简介 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保存生命──恢复呼吸、心跳、止血、救治休克。 防止伤势恶化──处理伤口、固定骨部。 促进复原──避免非必要的移动、小心处理、保持最舒适的坐/卧姿势、善言安慰。 心肺复苏术 外伤包扎术 现代救护简介 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人。 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目击者”应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 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员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而组成的链,它包括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序列,也叫链条,即“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除颤、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尽早呼救 尽早实施 心肺复苏 尽早实施 心脏电除颤 尽早实施 高级生命支持 现代救护简介 确保自身和病人安全 先救命后治伤 先重伤后轻伤 操作迅速、平稳、轻柔 做好自我保护 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伤病员人数、性别、年龄; 伤病员所在地点,找特殊标志性建筑; 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 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在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目 录 心肺复苏概况 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急救,称为现场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适用于心脏病、电击、淹溺、中毒及创伤、过度疲劳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脏功能及全身血液循环或?和呼吸突然停止,医学上也称之为猝死,是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80%以上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外; 40%以上死于发病后15分钟; 急救部门到达现场的时间难保障; 4-6分钟急救黄金段。 通常心脏停止搏动: 3 秒钟 头晕 10~20秒 晕厥或抽搐 30~45秒 昏迷、瞳孔散大 60秒钟后 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后 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害 10分钟后 脑组织死亡、植物状态 心肺复苏概况 猝死典型案例 华罗庚 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突发猝死于日本 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讲台上,享年74岁。 邓丽君 1995年5月8日因哮喘病发猝逝泰国清迈,时年四十二岁。 古月 2005年7月2日晚11时,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而猝死于广东佛山,享年66岁。 高秀敏 200

文档评论(0)

renwofei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