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英语
A Feminism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s A Room ofOne,s Own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课题的历史背景
1928年10月,弗吉尼亚?伍尔夫应邀在剑桥大学做了两次学术讲演,一次 是在纽南姆的艺术学会,一次是在戈登女子学院,题目是《妇女与小说》。次年, 弗吉尼亚?伍尔夫出版了在这两次演讲基础上写成的一本小册子:《一间自己的 房间》。或者更准确地说,它应当译为《一间女人自己的房间》。这本小书当时就 一鸣惊人,时至今日,它已成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所有作品中拥有读者最多、知 名度最高的一部作品,被公认为一部神采飞扬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宣言。(吴 庆宏?《弗吉尼亚?伍尔夫与女权主义》)
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 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妇女选举权运动胜利后,当20世纪 20年代的新女性开始抛弃或试图抛弃她们传统的性别角色而闯进过去只属于男 人的领地时,她们遭到了传统的保守势力的积极反对,似乎两性之间真的存在着 一场性别战争。20世纪20年代中期,虽然报纸、广播、企业家和政治家们都宣称 妇女已经获得解放,很多人也信以为真,但是“当时、从前和以后都一样,小姑 娘们玩洋娃娃、她们的弟兄们则玩小汽车。男孩子们被鼓励去跑,去跳,并要约 束自己的感情,而女孩们则要求庄重大方,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表情”。传统观念 仍然把妇女和家庭联结在一起,而在给男子下定义时,也继续部分的根据一个男 子是否有独立地维持家庭的能力。到20世纪20年代末,妇女的基本生活状况并没 有发生彻底的变化。政府各部门的权力仍然掌握在少数男性的手中,一些地方出 现了妇女部愿意或不会使用选举权的现象。尽管妇女在婚姻中获得了某些新的合 法权利,在离婚方面也一样,但婚姻状况基本上毫无改变。千百年来父权社会规 范像一副无形的枷锁,束缚着社会的普遍意识,束缚着妇女的身心发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伍尔夫的研究很多,有对其意识流写作手法的研究,代表作是《达 洛维夫人》;有从伦理观和美学观来研究,代表作是《到灯塔去》;有研究其作品 中的生活艺术的,有通过心理分析学研究的,有研究其同性恋观的;还有研究伍 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的。每个研究者都有其不同的研究角度和观点。
张继青(2000)通过对伍尔夫最具争议的作品《奥兰多》的解读来揭示她 的伦理观和美学观。文章试图立足作品本身并结合伍尔夫有关的论述,以求对其 作品和思想有一全面把握。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文章揭示了伍尔夫创作思想是以 结构为方法论,目的是为了使被解构的各要素重新获得一种动态平衡和融合。奥 兰多其毕生心血创作的诗歌《橡树》正是在他、她与外部自然世界完美相容并且 内部自然达到阴阳共济共生之时才告完成,这正体现了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 间》中提出的双性同体思想。
颜海璐(2002)探索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成名小说《到灯塔去》中生活和 艺术的有机结合。文章从分析人们对生活和艺术的传统观念入手,细致剖析了伍 尔夫体现在其文论和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艺术观和对生活的理解,阐明了伍尔 夫的双性同体理论是如何反映在作品中的。
杨芳(2002)选取了伍尔夫的三部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主义小说作为研究对象, 即:《到灯塔去》、《海浪》、《幕间》。这三部小说前后形成一个探索沉默的过程。 它以伍尔夫对沉默的不自觉的兴趣开始,在为沉默的自觉辩解、吶喊中结束。而 由此所表现出的伍尔夫小说的主题也从个人的永恒转向抽象的宇宙的永恒进而 达到对全人类命运的思考。沉默是伍尔夫探索、思考生命意义和人性的一种手段, 因为生命和人性本身有着一种不可言说性。
徐巍(2003)认为,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批评家们较少地关注到伍尔夫身 为女性作家在作品中所散发出来的性别特征。作为女性作家,伍尔夫对“女性写 作”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探索,并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女性写作。因此,作者 认为“女性写作”问题是伍尔夫研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通过分析伍尔夫对 “女性写作”问题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文章从里一个角度对伍尔夫进行研究, 从而弥补伍尔夫研究方面的某些不足。
鲁彦(2004)以《达洛维夫人》和《到灯塔去》两部小说中的社会政治内容 为关注焦点,以术语“意识形态”为切入点,从社会政治角度分析伍尔夫的作品, 向认为她的小说无政治性、不关心社会问题的观点提出挑战。为更好地理解伍尔 夫作品及其作为社会批评家的身份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期开拓思路,丰富她 的研究。
吴庆宏(2005)试图在西方女权主义的发展脉络中分析、展示与评价弗吉尼 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全面集中地分析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 想及其在女权主义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