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中国目录学史稿
吕绍虞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出版前言
百年武汉大学, 走过的是学术传承、 学术发展和学术创新的辉煌
路程; 世纪珞珈山水, 承沐的是学者大师们学术风范、 学术精神和学
术风格的润泽。 在武汉大学发展的不同年代, 一批批著名学者和学术
大师在这里辛勤耕耘, 教书育人, 著书立说。 他们在学术上精品、 上
品纷呈, 有的在继承传统中开创新论, 有的集众家之说而独成一派,
也有的学贯中西而独领风骚, 还有的因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而开学术学
科先河。 所有这些, 构成了武汉大学百年学府最深厚、 最深刻的学术
底蕴。
武汉大学历年累积的学术精品、 上品, 不仅凸现了武汉大学 “自
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的学术风格和学术风范, 而且也丰富了武汉
大学 “自强、 弘毅、 求是、 拓新” 的学术气派和学术精神; 不仅深刻
反映了武汉大学有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辉煌的学术成就,
而且也从多方面映现了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
具代表性的学术成就。 高等学府, 自当以学者为敬, 以学术为尊, 以
学风为重; 自当在尊重不同学术成就中增进学术繁荣, 在包容不同学
术观点中提升学术品质。 为此, 我们纵览武汉大学百年学术源流, 取
其上品, 掬其精华, 结集出版, 是为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根深叶茂, 实大声洪。 山高水长, 流风甚美。” 这是董必武同志
1963年11月为武汉大学校庆题写的诗句, 长期以来为武汉大学师生传
颂。 我们以此诗句为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的封面题词, 实是希望武汉
大学留存的那些泽被当时、 惠及后人的学术精品、 上品, 能在现时代得
到更为广泛的发扬和传承; 实是希望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这一恢宏的
出版工程, 能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积累和当代中国学术的繁荣有所建树。
《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编审委员会
1
再 版 说 明
《中国目录学史稿》 是吕绍虞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 本书从 1963
年底开始撰写, 由于 “文化大革命” 仅完成原计划十分之七、 八。
本书全稿, 由查启森同志整理汇辑成篇, 内容稍有增补和重加编排。
现我社将此书列入 《百年名典》 重新出版, 以资纪念。 再版以安徽
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为基础, 仅作少量修改, 力求保持本书原貌。
1
前 言
吕绍虞先生 (1907—1979年), 浙江新昌人, 原武汉大学图书馆
学系教授。 先生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学教学与研究, 生平著
述甚多。 据先生手订 《编译四十年 (1932—1972) 记》 载: 四十年
中, 在全国各地17种报纸、 34种杂志上共发表了146篇论文, 另编
译和出版了专业书籍39 种。 先生晚年尤致力于目录学的研究工作,
除本书外, 尚有 《普通目录学》 等著作。
本书是先生最后的一本专著。 从 1963年底开始撰写, 至 “文化
大革命” 时中辍, 按原计划仅完成全书的十分之七八。 在 “文化大
革命” 中, 先生不禁摧残, 身染重病, 直至逝世前终未能完稿, 这
是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的损失。
我作为吕先生的学生, 蒙先生错爱, 在他逝世前, 将这部书稿寄
赠于我。 当时我远在四川, 待我收到这部书稿, 还未及拜读完毕, 就
接到先生辞世的噩耗, 睹物思情, 哀不能禁。 为了不辜负先生的信
托, 也为了寄托我的哀思, 对于先生的遗赠, 不敢自专, 于是依原稿
请人誊录, 稍加整理, 就在先生去世不久, 在 《四川图书馆学报》
开始刊载。 从那时开始, 《四川图书馆学报》 每期以大量篇幅增辟专
栏, 连续刊载两年, 使得先生这部尚未行世的稿本, 能及时与广大读
者见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