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练习曲第五首《为八度而作》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pdf

德彪西练习曲第五首《为八度而作》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彪西练习曲第五首《为八度而作》的 创作风格与演奏技法 陈 璐 内容提要 德彪西被称为法国印象派音乐鼻祖,他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在他众多钢琴作品中,作于晚期的 12 首练习曲既有 明确的技术训练目的又有非常高的音乐性,这套作品是研究德彪西音乐风格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以这套作品中的第五首 《为 八度而作》为例,通过对作品的创作风格以及几种八度技术在本曲中的演奏技法,解析德彪西的音乐创作。 关键词 德彪西 印象派 练习曲 八度 德彪西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演奏家、评论家,他的创作 式结构未脱离传统框架,但完全对称的乐句已很少见,再现部 开辟了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音乐作品结构具有片断 有很大胆的对旧素材的重新组合和运用。 性,和声更着重于色彩的表现,调式体系多使用中古音阶、五 A 段,表情术语部分用法语提示为“欢乐而冲动的,自由 声音阶或全音阶等。所以德彪西的创作具有典型性印象派特征, 的速度”。作为以八度技术训练为目的的练习曲,德彪西并未 被公认为印象派音乐鼻祖。 以铺天盖地的快速八度作为开始。而是以左手坚定并充满推动 德彪西共创作了 12 首练习曲,每一首都有明确的技术训练 力的低音区属音八度跳进到被标记为 sff(突强)的三级七和弦, 目的并附有标题。此套练习曲创作于 1915 年间,于 1916 年 6 这一动机具有如礼花绽放般的爆发力。右手的属和弦随即在第 月出版,分为各 6 首的前后两册,是其晚期作品之一。当时恰 二拍后进入,通过第二小节的发展,在第三小节通过属音 B 所 逢出版商迪兰德邀德彪西编订肖邦练习曲,在编定的过程中, 连带的装饰音音型下行推进到 E 大调主音,并左手低音已到达 德彪西萌生了创作一套练习曲的想法。他把整部作品题献给肖 大字组的 E(见谱例 1)。这乐曲起始的三个小节虽未使用肖邦、 邦,并附加了一句简短的引言——“令人钦佩的钢琴家”。所 李斯特或车尔尼练习曲中常用八度技术训练的写作手法,但更 以这套作品既具有针对钢琴技术的传统化训练思维,又带有德 让人耳目一新,瞬间抓住听众的心,这也体现了德彪西在练习 彪西所特有的印象派音乐风格,以及随之带来的为表现这一崭 曲这一体裁的创新——技术训练和音乐性高度融合。 新风格而产生的特殊的演奏技法。本文以这套练习曲第五首《为 谱例 1 八度而作》为例,解析德彪西的印象派创作风格在练习曲这一 以技术训练为目的的体裁中的体现,以及八度这一技术类型在 此曲中的不同演奏技法。 1.创作风格 1.1传统曲式结构框架之内的创新 这首练习曲为 E 大调,3/8 拍,可被归为传统的再现三部 曲式:A(1-48 小节)B(49-82 小节)A(83-121 小节)。虽曲 B 段,也就是中部,为托卡塔式的带有较密集典型八度技 0 8 作者简介 陈璐(1981—)女,东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讲师。 学术探赜 术的段落,与 A 段无论在音乐形象还是织体材料的组织上都形 谱例 4 成了很强的对比(见谱例 2)。主体为左手单音与右手成对八度 的快速交替演奏, 音色多变,其中的弱奏具有典型的德彪西音 乐风格——犹如羽毛般轻盈柔和的音响效果及在弱奏中多层次 的变化。若干小节的托卡塔音型发展后,织体逐渐演变成双手 平行疾速八度,音量逐渐加大并丰满,加快的速度产生一种急 促和渴望的情绪,最后通过多次强调左手的降 D 大调调外音降 F(E 大调主音等音)召唤出 E 大调的再现段。 此外法语表情术语或演奏提示的使用也很多见。例如上文 谱例 2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