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鲁克山地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变化探究.docxVIP

巴尔鲁克山地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变化探究.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巴尔鲁克山地混播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 态变化探究 摘要:对建植2?4年旱作混播人工草地地上生物 量、各类群所占比例、地下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 果表明,随建植年限的延长,人工草地上生物量动态总体呈 “慢(初期)-快(中期)-慢(后期)”的“S”型变化模 式,地上生物量逐年增加;草地群落中,禾本科草替代豆科 草的速率逐渐加快;垂直分布上,0?30 cm地下生物总量逐 年增加。地上、地下生物量积累在时空分配上趋于合理化, 对资源的竞争趋于平稳,有助于草地建植4年内生产和生态 上的稳定性。 关键字:旱作;混播;人工草地;生物量;动态变化 中图分类号:S 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9-5500 (2011)05-0037-05 兵团农九师拥有天然草地25. 3万hm2,是新疆著名的边 境草原区,由于长期过度放牧和鼠虫危害等原因[1],草地 严重破坏,生产、生态受到损伤。目前,对退化草地的修复 日趋得到重视,而针对九师山区团场降水量较为丰富和山旱 地面积较大优势,对严重退化草地采取治本改良措施建植人 工草地,是解决草地高效生产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矛盾的 一条重要途径。九师地处塔额盆地边缘,冬季漫长气候寒冷, 种植人工草地可为当地畜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饲草生产支 持,豆、禾混播是该区人工草地建设的最佳选择,也是优(高) 质、高产、稳产人工草地建植和管理中最理想的组合[2]。 这种模式,由于播入种的生态位较为相似、生态变幅较小, 种间竞争尤为激烈,草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很难维持,故竞 争成为控制其演替进程的主导因素。有研究表明,混播草地 的生长动态,尤其是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动态变化是草地群 落内竞争力大小的具体参考指标[3]。因此,要维持人工草 地的“两高一优”,生物量动态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建植2?4年混播人工草地主要 植物群落生物量动态的研究,分析不同草地季节变化状况、 经济特性的差异性、生产潜力、物种组成结构的演替趋势, 阐明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今后草地的栽培管理提供理 论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试验区位于兵团农九师161团巴尔鲁克山西端北坡山前 洪积-冲积平原处,地理位置为N 45。367 59〃? 46° 18z 12〃、E 82° 14’ 54〃 ?82。44’ 15〃 ,平均海拔 为11 560 mo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干旱少雨,冬季严 寒而漫长,年均温5. 5 °C,最热7月均温19.0 °C,最冷1 月均温-7. 1 °C; 210 °C积温2 284 °C;年均降水量390 mm, 4?7月降雨19 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43.3%;年均无霜期 为119 d;冬季积雪期为120?155 d,积雪36?60 cm;地 势较为平坦,土壤为黑钙土。 1. 2试验材料及测定 试验区域由于过度放牧已由“禾草(鸭茅)+杂类草+莎 草”草甸草原退化为“杂类草+禾草”组成的草地。2007年 对其进行彻底翻耕建植混播人工草地,混播方式采用6种耐 寒旱较好的豆禾牧草混播[4]。比例为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10%,偃麦草(Elytrigia repens) 15%,新麦 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 15%,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20%,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30%,黄 花草木(Melilotus officinalis) 10%,播量 37. 5 kg/hm2o 施种肥(二铁、尿素和钾肥,比例2 : 2 : l)75kg/hm2,并对 其进行围栏管理。草地从建植当年至今,每年7、8月份割 草1次。 2008?2010年5?9月,每个样地随机选取50 cmX50 cm 的样方10个,每隔15 d按植物群落学方法分别记载与测定 每个样方的植物种类组成,将样方中的草分齐地面刈割,剔 除杂物,分别称鲜重和风干重;同时在生长旺季进行地下生 物量的测定,采用土柱法,大小为10 cmX20 cmX30 cm分 3层(每层10 cm)采集,用水冲洗干净后过筛风干称重。 1.3数据处理 根据野外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生长速率的计算[5]: AGR= (W2-Wl)/(t2-tl) RAR=(lnW2-lnWl)/(t2-tl) 式中:AGR为平均绝对生长率g/(m2#8226;d); RGR为 平均相对生长率g/(g#8226;d); W1和W2分别为tl和t2 时的生物量鲜重g/m2o 采用SPSS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 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 1地上生物量动态 各类草地地上生物量,在生长季总体呈“慢(初期)-快 (中期)-慢(后期)”的“S”型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