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Ⅰ
Ⅱ
ICS 25.220.20
H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2967.5-2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5部分:用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
的抗破裂性
Test methods for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 of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Part 5--Assessment of anodic oxide coatings to cracking
with deformation test
( ISO 3211:2010, 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
-- Assessment of resistance of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 to cracking by deformation, MOD )
(预审稿)
201×-××-××发布 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布
Ⅰ
I
GB/T 12967.5-201×
前 言
GB/T 12967《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分为七个部分:
——第1部分 用喷磨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平均耐磨性
——第2部分 用轮式磨损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和耐磨系数
——第3部分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第4部分 着色阳极氧化膜耐紫外光性能的测定
——第5部分 用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的抗破裂性
——第6部分 目视观察法检验着色阳极氧化膜色差和外观质量
——第7部分 用落砂试验仪测定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
本部分为GB/T 12967的第5部分。
本部分是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的。
本部分代替GB/T 12967.5-199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 用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的抗破裂性》。
本部分与GB/T 12967.5-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术语定义部分;
——增加对取样的要求。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根据ISO 3211:2010《铝及其合金的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抗变形破裂的评定》编制。与ISO 3211:2010一致性程度为修改。为方便比较,在资料性附录A和附录B列出了本部分条款与国际标准的对照一览表。这些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SAC/TC243)。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XXXXXXXXXXXXXX。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XXX、XXX、XXX、XXX、XXX、XXX、XXX。
本部分所代替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2967.5-1991。
PAGE 4
PAGE 5
GB/T 12967.5-201×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检测方法
第5部分:用变形法评定阳极氧化膜的抗破裂性
1 范围
1.1 本部分规定了通过变形检验阳极氧化膜的抗破裂性能的方法。
1.2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薄极氧化膜(厚度小于5μm)抗破裂性的测定。
2 术语和定义
GB/T 8005.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百分伸长率 elongation percentage
试样在弯曲过程中由阳极氧化膜显示破裂时的最大曲率半径值计算而获得的代表阳极氧化膜抗破裂性能力的参数。
3 方法原理
用简单工具把试样沿一刻有曲率半径指数的螺线弯曲,在氧化膜出现第一个裂纹处读出曲率半径值,并由此计算出试样的百分伸长率。
仪器
4.1 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
图1 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1 钢制样板 2 木制基座 3 可移动的夹紧螺丝 4 橡胶垫 5 夹紧螺丝
GB/T 12967.5-201×
两个螺丝: 用于夹紧试板两端;
钢制样板:安装在木制基座上,呈螺线状;其上刻有1-18的变形指数(E),这些变形指数(E)与曲率半径(R)相对应,并可通过如下公式进行换算:
R=21-E (1)
式中:R——曲率半径
E——变形指数
4.4 曲率半径(R)与变形指数(E)间的关系见表1
表1
变形指数(E)
(cm)
曲率半径(R)
(cm)
变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区块链智能合约安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报告.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pptx VIP
- 2024版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件.ppt VIP
- 路面硬化项目图纸施工图.pdf VIP
- YS_T 582-2023《电池级碳酸锂》.pdf VIP
- DB3607_T 006-2022 设施芦笋富硒营养强化技术规程.docx VIP
- HJ 479-2009 环境空气 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df VIP
- 6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不列颠尼亚》课件.ppt VIP
- 国际人才英语教程(中级)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骨质疏松健康宣教ppt(完整版).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