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公示 一、项目名称:基于全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本理论与工程实践 二、推荐单位:浙江大学 三、项目简介: 项目组对混凝土结构全寿命耐久性理论与工程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技术内容及 成果包括: 1.系统构建了混凝土结构全寿命耐久性理论体系。 2.探明了混凝土内部物质反应及孔隙演变与物质传递的相互影响机理,建立了混凝土 内部多离子传输的多维空间传输模型;得到了影响氯离子输运的裂缝阈值指标、混凝土中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表面氯离子浓度对时间及应力的依赖关系。 3.建立了混凝土冻融过程的水-热-力多场耦合作用模型,揭示了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的随 机损伤演化规律,提出了受冻融混凝土本构关系。 4.建立了钢筋脱钝判别新准则,提出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的电化学检测方法以及 氯离子浓度无损检测方法;研发了钢筋混凝土锈裂监测传感器及混凝土中腐蚀介质侵蚀进 程监测装置。 5.揭示了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界面锈蚀产物的动态发展规律;进行混凝土锈胀开裂全过 程分析,建立了混凝土保护层锈裂预测模型;提出了混凝土锈裂判据。 6.考虑外部约束与腐蚀电流密度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粘结强度退化模型,基于箍筋和纵 筋锈蚀混凝土统一损伤模型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抗力计算模型。 7.建立了非饱和状态下水分和氯离子在开裂混凝土内的耦合输运方程;提出了保护层 厚度的优化设计方法与合理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值。 8.提出了钢筋锈蚀量、锈胀裂缝宽度及构件承载力时变退化的多路径概率预测模型, 实现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动态评估;提出了基于相对信息熵的多重环境时间相似理论。 9.提出了基于概率的耐久性极限状态方程及目标可靠指标;完善了基于分项系数的全 寿命的概率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多维空间属性的耐久性设计区划方法。 10.发明了双向电迁技术,实现了混凝土内有害离子的单向渗出、阻锈材料的渗入以及 钢筋析氢的控制,提高了耐久性病害维修效率。 11.建立了氯盐与荷载耦合作用下 FRP 加固含损构件长期性能计算模型以及湿热环境 作用下水泥基材料加固混凝土构件长期性能计算模型。 主编了国内第一部基于全寿命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 规程》(DB33/T1128-2016 );形成专著4 部,发表论文 120 余篇(其中SCI 论文60 篇), 授权发明专利11 项,主持和参编完成规范4 部。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杭州湾跨海大桥、港 珠澳大桥等多个国内重大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陈肇元院士和缪昌文院士担任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 先进水平,其中双向电迁技术、钢筋脱钝检测与识别技术、钢筋锈胀开裂理论等成果达到 国际领先水平。” 四、第三方评价 1. 鉴定证书评价 由陈肇元院士和缪昌文院士担任主任委员、聂建国院士、肖绪文院士、杨秀敏院士、 岳清瑞院士以及黄小坤教授、邸小坛教授、谢永江教授担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 目成果内容丰富,研究工作深入系统,创新性突出,成果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 中双向电迁技术、钢筋脱钝检测与识别技术、钢筋锈胀开裂理论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评审委员会评价 由徐有邻教授、肖绪文院士、施祖元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的评审委员会认为:“ 《规程》 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合理可行,给出的规定复合浙江实际,可规范和指导浙江省混凝土结 构的耐久性设计、施工、使用和管理。《规程》提出的基于环境作用等级区划的耐久性量 化设计方法、双向电渗的耐久性提升技术等内容具有明显创新。” 3. 行业认可 项目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应用体系。主编完成了浙江省工 程建设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技术规程》(DB33/T1128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DB33/1067 ),参与编制了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50476 )、《混凝 土结构设计规范》,为耐久性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法规保障。 研究成果在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一期工程等多个国内重大工 程,以及建筑、交通与电力行业混凝土结构工程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和验证。 浙江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等行业主管部门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对保 障工程质量与耐久性能、准确评价工程结构全寿命性能与服役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