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自我心理
第一节自尊研究
• 一、自尊的早期研究及其观点
• (一)詹姆斯的自尊公式及其内涵
• 提出了一个公式:自我尊重=成功/抱负
• 高自尊的个体并不看重他缺乏胜任与才能
的那些领域的重要性,而低自尊的个体则
显得不能降低在他缺少胜任与才能的那些
领域获得成功的价值。为此,詹姆斯进而
认为,个体可以通过放弃他的某些志向、
渴望来提高其自尊。假如个体对自己没有
那么高的期望,他的低自尊也许会得到提
高。
• (二)库利的“镜中自我”
•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是由其人际交往产生
的,儿童通过与其母亲、家庭成员、同龄人以及
社区其他成员的交流而发展了他的人格与自我。
“如果没有‘你’、‘他’或‘他们’的相对意识,也就
没有‘我’的意识” 。这就是库利的“镜中自我” 。
亦即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映照着对方。自我
认识有三个主要成份,即对别人眼里我们的形象
的想象;对他人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某种
自我感觉,如骄傲或耻辱等。“我们总是在想
象,并在想象中认同他人内心的评价” 。他人的
看法就像一面镜子,个体从中认识自己、评价自
己,因而个体的自尊就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与评价。
(三)米德的自我与社会
• 他强调自我如何借助于符号的互动产生的过程;
这一过程实质就是自我不断涉入与宾我(me )、
他人(the other )以及普遍化的他人(the
generalized other )的对话的过程 。
• 二、自我知觉的不一致与青少年的自尊
• 哈特就认定,儿童大约在8岁时除了形成其作为
一个人的价值的较为笼统的概念之外,还形成了
对他们在特定领域的能力与胜任的评价。
• 我们的许多焦虑和抑郁来自如下两个问题之间的
不一致:即我们认为我们实际上是什么人与我们
认为我们希望是什么人之间的不一致。
• 他们认为与青少年的自尊关联最密切的领域是学
业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社会认可、容貌外表以
及行为举止。
• 第一,在研究中专家们发现,青少年之所以一开
始就选择了学业与体育能力、身体的魅力、社会
认可和行为举止,那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几个方面
很重要。
• 第二,青少年判定,对于父母而言,学业能力与
行为举止是最重要的;而对于同伴而言,社会认
可、形体外貌、体育能力则是最重要的。
• 第三,把提高对一个人能力的评价作为减少不一
致的策略,这对许多青年人似乎也存在问题。
三、社会支持与青少年的自尊
• 库利认为,自尊是一种社会的建构。
来自他人的赞许或谴责逐渐被并入一
个人的自我而形成其自尊。
• 哈特等人的研究指出,无论相对高水
平的社会支持,还是低水平的社会支
持,只要支持的附加条件越多,一个
人的自尊就越低。而且这种支持的条
件性会导致儿童通过在行为上因人因
事的变化来取悦和讨好家长或同伴,
因而不利于其自我肯定态度的形成。
四、90年代青少年自尊研究的动向
• 其一,研究认为,个体存在着一种从愉快到抑郁
的情绪的连续统一体,而在青少年当中,其自尊
高度地与之相关(其范围在0.72~0.80 )。研究
发现,那些报告了低自尊的青少年也一致地报告
了抑郁的情绪。
• 其二,(1)对绝望(hopelessness)的研究,
有些青年报告说,低自尊先于或引发了其抑郁反
应,而另外一些青年却报告说,抑郁的情绪首先
出现,而后引发了低自尊感。
• (2 )对自杀观念的研究。提出用一种由相互关
联的各种变量(社会支持的缺乏、低自尊、抑郁
的情绪、绝望)构成的社会一心理丛对自杀行为
作出预言。
其三,从发展的角度做了探讨
• 当一个人进入青春期时,各种损害,威胁其自尊
的因素变得日益显著,自我觉察(self-
awareness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
反省以及倾心于本人的自我想象在大量增加。此
时,青年们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