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院图书馆对吉林西部草原文化传承作用
摘要:由于藏书丰富和工作人员诚实劳动,我院 图书馆对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传承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传承作用 吉林西部 草原文化图书馆
一、 高师院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体是未来的教师
文化要传承,文化也要发展。文化只有在得到传承的前 提下才能有所创新发展。在当今社会,高校图书馆对文化的 传承作用有目共睹。高校图书馆有极丰富的藏书,又有能展 示藏书的宽敞明亮的书库和阅览室,而高校的办学宗旨本是 教书育人,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在高校图书馆的 藏书中必然藏有很多有关民族文化或地方、地域文化的文献 资料。
高校图书馆还很有条件应用高科技手段收集和传播文 化信息。
应该注意到,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相比,高师院校图书馆 对文化的传承作用将更明显。因为高师院校图书馆读者主要 是本院校学生,他们是未来的中学教师。当他们毕业离校到 中学任职后,一定把以往在高师院校学到的知识,包括在借 阅图书馆藏书过程中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教给学生。这样高 师院校图书馆对文化的传承作用岂不更直接更广泛。
二、 吉林西部的草原文化
我院,即白城师范学院,它座落在吉林省西部的白城市。 四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属科尔沁草原。
据史料考证,在中华文明开始的阶段,大约距今6000 年以前,我国北方已经出现了繁荣的草原文化。延续至今, 草原文化成了中华文化的主源之一。事实上,自西晋以后北 方草原上的政权不断派兵南征,致使草原文化和中原文化反 复碰撞、交流,乃至互相融合。至今以内蒙古为代表的草原 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文化组成了中华文化的统一体。
草原文化分布在我国北方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 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 区。吉林西部大部分在分布范围内。
吉林西部既有牧草丰盛的草原,也有一些水草丛生的湿 地,自古以来畜牧业和渔业都比较发达。由于土地肥沃而且 拥有大块黑土地,因而近代农耕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在历史 上辽、金、元三代数百年间战事纷呈,常有大批手执刀枪的 骑兵在这片土地上呼啸而过。但当今战事早已停息,“弯弓 射大雕”的狩猎行为也被禁止。当今吉林西部政通人和,草 原生态环境也得到很好的保护。
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体系。草原文化所以能历经沧桑 长盛不衰,根本原因在于草原上人们有着勤劳勇敢、热情好 客、讲信誉等优良的品格。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部 干旱面貌大为改观。在一些风沙曾经肆虐的地区,竟渐渐的 重现了 “草深林密,泡泽纵横”的景观。这,显然是由于草 原上人们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和采取措施防止湿地干枯的缘 故。近些年来,草原上人们发扬开拓创新精神,破天荒地在 吉林西部种植了棉花,饲养了蚕桑,还开发水田生产出营销 国内外的优质大米。所有这些创举于进一步保护草原生态环 境也很有意义。
科尔沁草原的歌舞、杂技、二人转、戏剧等都久负盛名。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富有草原情调的马头琴被列入第一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我院图书馆对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传承作用有据可 查
我院图书馆现有藏书80万册,在书库中各学科各类的 书架上真的可以找到大量有关吉林西部草原文化的文献资 料。
在文学类书架上,随手就能翻出一些富有草原风情的文 学作品。以下仅举两例。《中国散文年度排行榜》是一本著 名作家的散文集,内有张承志(在内蒙古当过牧民)的《音 乐履历》。读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一个文人骑在马上唱蒙古 歌的种种感受,他断言‘唱蒙古歌的要诀是必须骑马。” 《塞外地图》是两位年轻作者塞外之行的随笔,其中叙述了 他俩在呼伦贝尔草原上亲历的一次‘那达慕”盛会。吉林西 部的一些市、县每年也举办“那达慕”,其盛况则相同。此 外,在史地类书架上一眼就能瞥见两本枕头大小的地方志, 《白城市志》和《白城地区志》。拿后者来说,它详细地记 述了白城地区(今白城市和松原市)历年来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医疗、宗教等等一些概况。共1020页,堪称包 罗万象,应有尽有。在风俗民情篇中竟一口气写下100多条 歇后语。
如果有人要查阅一些草原歌曲的歌词歌谱,如果有人想 得知各种蒙古舞的跳法,那么,在艺术类书架上排列的整整 齐齐的图书中一定会有所需资料。
值得提及的是,从1999年起一本深受读者欢迎的书也 摆在了史地类书架上。它就是原白城市市长刘润璞主编的 《仙鹤迷恋的土地》。这书最前面是包括“城南立交桥”、 ‘洸儿河畔放牧”、‘冰上捕鱼”、“蓑羽鹤回到莫莫格” 在内的几十幅彩照,后面文字内容主要用文学语言描绘白城 市各市县的著名旅游景点。通过多姿多彩的描写,也生动的 向读者介绍了白城城乡的工农业生产、风土人情、文化娱乐、 宗教等。书中还穿插讲了很多与景点有关的传说故事、闲闻 趣事。
80万册图书浩如烟海,实在无法举很多实例。在我院图 书馆网站中设有“草原文化数据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