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护理分析
刘竹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13年? 2014年收治换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20例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木 组收治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治愈17例,好转2例,自 动出院1例。结论: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病人感染控制,体温维持正常。及时 引流并保持通畅,皮肤炎症得到控制。病人无外伤、骨折发生,生活得到照料。 病人情绪稳定,心态平稳。
【关键词】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 (2016) 08-0130-02
急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控制并防止炎症扩散,及时切开减压引流脓液,防止死骨 形成,演变为慢性骨髓炎。对2013年?2014年收治换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20 例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木组收治的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得20例,其中男15例,女4例。年龄3?52 岁,平均年龄llplusmn;2.5岁。其中发病部位:股骨7例,骼骨4例,胫骨4 例,肱骨3例,挠骨2例。
1.2方法
多休息多饮水,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牛素饮食,静脉补液,必要时少量多次 输新鲜血。早期联合应用有效抗生素,可选用一种抗革兰阳性细菌抗生素,另一 种为广谱抗牛素,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击来后再作相应的调整,肓至体温正常 后继续用药2?3周。患肢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抬高患肢,以减轻 疼痛、防止畸形和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尽早开窗引流,目的是引流脓液、减压或 减轻毒血症症状,防上转变为慢性骨髓炎。一般应用抗生素治疗2?3日未能控 制感染,局部分层穿刺抽得脓液或炎性液体时,即在病灶处骨密质钻孔、开窗减 压,于窗洞内放置两根导管,近端导管供滴入抗生素冲洗液,远端导管用于负压 吸引引流。
2护理
2.1护理评估
发病前大多有原发性感染病灶,如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开放性损伤的 伤口感染等,当原发病灶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加上机体抵抗力下降,化脓性致病 菌即由病灶进入血流而引起本病。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全身症状、局部体征、早 期患处持续性剧痛及深压痛,患肢活动受限,皮肤温度增高。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评估病人的检查结果,特别是白细胞计数、分类;分层穿刺或 关节穿刺抽岀液体的量、性质;涂片检查是否发现脓细胞。血常规、B超等检查。
2.2病情观察
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以了解有无感染性休克发生;观察伤口引流情况; 注意局部肿、热、痛,局部穿刺情况;注意观察药物毒、副作用。
2.3缓解疼痛
制动,局部用皮牵引或石膏托妥善固定,以减轻疼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对 于固定的病人,做好牵引或石膏的常规护理。患肢抬高并维持功能位,以促进静 脉冋流,减轻肿胀或疼痛;移动患肢吋,支托上、下关节,动作轻柔,尽量减少 刺激。转移病人注意力,按医嘱给予止痛药。
2.4控制感染
注意病人有无用药后的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细菌药敏结果出来后及时调整。
2.5降温
高热期间,应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体温高于39°C吋,采取物理降温;必
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并观察病人体温的变化。
2.6加强全身支持
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高热期间给予流质或半 流质饮食;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
2.7局部伤口冲洗的护理
引流管与一次性负压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瓶相连,并保持负压状态。引流袋或 引流瓶要低于创口 50cmo合理调节药物灌注速度,及吋更换灌洗液,一般每日 创口内滴入抗生素溶液1500?2000ml,其中抗生素量相当于每日全身用量的1? 2倍,24h连续冲洗引流,术后12?24h内应快速滴入,以后减慢至50?60滴/min, 直至引流液清亮,细菌培养阴性,可停止冲洗。密切观察并记录冲洗液的量,引 流液的量、性质。若出入量差额较大时,提示有管道堵塞,应调整引流管位置, 加大负压吸引或加压冲洗,以冲出管道内的阻塞物。冲洗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2.8促进皮肤愈合
保持石膏、敷料清洁、干燥;伤口敷料湿透后要及吋更换,保持伤口干燥; 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2.9患肢功能锻炼
急性炎症控制后指导病人练习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帮助病人按摩患肢,未 固定的肢体应作关节全方位的活动。
2.10术后护理
患肢护理包括制动,患肢进行肌肉等长收缩,未制动部分进行功能锻炼?以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引流管护理要保持通肠、固定、防止阻塞和扭曲,冲洗 滴入瓶高于床面60?70cmc引流瓶低于床面50cmc引流速度为手术后第一日快 速滴入,以后维持50?60滴/min。及时记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