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峪地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柳峪地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 李华 纪大伟 本溪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170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小柳峪地区的雨水现状加以分析,并提出一些规 划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雨水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范围 本次规划的研究范围为沈本新城小柳峪汇水区域。大致范围为: 北起张仲景大街,南至药都大街,西达山体,东抵北沙河。汇水区域 面积约3.6平方公里。 2. 研究目的 结合地形地貌特点及 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从 研究山地雨水的有序排放 入手,科学合理地布置雨 水管渠,预防内涝的威胁, 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 3.现状分析 3.1 现状地貌条件 小柳峪地区地处北沙 河的西岸。山岭重丘集中 1 在西部,最高峰是黑砬子,海拔373.9米。北沙河从南向北流经本区, 北沙河一带海拔高程只有97 米。全区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地 貌特点是高山峻岭向山坡地过渡,再过渡到冲积坡地。区内沟壑纵横, 小柳峪沟是较大的一条山沟,另外还有三四处小沟谷地。自然冲沟纵 横交错,受居民点的影响,水道呈现半自然状态。 3 2 . 城市建设状况 城市建设活动已拓展至本区。现有沈丹铁路线、枫叶路两条对外 交通线穿过本区,药博广场及周边建筑也已建成,有行政服务中心、 药都博物馆、俊安酒店、新区医院、会展中心、公安局等等。已建成 的城市道路有枫叶路、李时珍大街、会展北侧路和外环路、内环路。 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 3.3 现状雨水排放状况 目前城市建设活动已大大地改变了原有的地形地貌,旧的排水格 局被打破,新的排水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山地雨水仍以自然状态 汇集到山沟低处形成地面径流,地面径流或渗入土壤,或滞留低洼处, 然后通过枫叶路和沈丹铁路的过水涵洞,最终排入北沙河。 在本区域内,枫叶路沿线已修建了8处过水涵洞,沈丹铁路沿线 4 3 现有 处过水涵洞。在建的铁路客运专线预留了 处过水涵洞。 在已建成的城市道路上配套铺设了道路雨水管道。但管道末端仍 处于散排状态。 4. 研究背景条件 4.1 城市规划远景 2 在编制完成的城市规划中确定本地区的土地利用性质主要为居 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文化设施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商业用地、 商务用地。 沈丹铁路的歪头山火车站坐落在本区,而且客运专线的新城站也 设在这里,因此本区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点。 围绕着药博广场是医院、酒店、金融大厦、行政中心及综合体, 这里将是城市未来发展中的一个地区性中心。 4.2 城市道路系统布局 本地区的道路系统基本呈网格状布局。南北向主干道路有:枫叶 路(本段道路红线60米)、站前大街(道路红线43米)和红柳路(道 路红线30米);东西向主干道路有:张仲景大街(道路红线36米)、 48 李时珍大街(道路红线 米)。 4.3 铁路客运专线建设 目前,铁路客运专线正在建设中。本区段采用堤路和桥梁型式。 5. 小柳峪地区雨水系统规划研究 降落至地面的雨水,可以被植被截留,或渗入土壤,或填充洼地… 余下部分则循地面流动进入水体或滞留于地表,这部分雨水称为地面 径流。严格地讲,雨水径流总量并不很大,只是因集中在极短时间内, 且来势凶猛,常常不能及时地排除,形成了“内涝”,才会对城市造 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城市雨水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排除暴雨形成的 地面径流,避免对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造成较大的影响。城市雨水系 统的布局要求就是合理地利用自然地形,使整个流域内的地面径流能 3 在最短的时间内,沿最短的距离流到街道,排入最近的雨水管渠或自 然水体。 根据地形地貌特点,小柳峪地区的雨水向东汇集,最终汇入北沙 河。由于铁路客运专线、枫叶路和沈丹铁路穿过本区,它们都是堤路 的形式,似三道土墙横卧其间,将用地割裂成三片,也自然形成了三 片汇水区:高铁以西汇水区、枫叶路以西汇水区和铁路以西汇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