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of 11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01讲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
外周血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一)简述
参考范围:2009A
成人: (4~10)×109/L
9
儿童:(5~12)×10 /L
新生儿:(15~20 )×109/L
(二)临床意义
1.白细胞减少
(1)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 )用药 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等。
(3 )特殊感染 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等。
(4 )其他 放射线、化学品(苯及其衍生物)等的影响。
2. 白细胞增多
(1)生理性 月经前、妊娠、分娩、哺乳期妇女、剧烈运动、兴奋激动、饮酒、餐后等。新生儿及婴儿明显高于成
人。
(2 )病理性 各种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坏死、白血病、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有机磷农
药、催眠药等化学药物的急性中毒。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2008A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2.0~7.0 )×109/L (50%~70% )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0.02~0.5 )×109/L (1%~5% )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0.1 )×109/L (0%~1%)
淋巴细胞绝对值 (0.8~4.0 )×109/L (20%~40% )
单核细胞绝对值 (0.12~0.8 )×109/L (3%~8% )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为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
1.增多
(1)急性、化脓性感染
局部感染(脓肿、疖肿、扁桃体炎、阑尾炎、中耳炎等);
全身感染(肺炎、丹毒、败血症、猩红热、白喉、急性风湿热)。
轻度感染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可增多;中度感染10.0×109/L ;重度感染可20.0×109/L ,并伴明显的核左
移。
(2 )中毒
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早期汞中毒、铅中毒;或催眠药、有机磷中毒。
(3 )出血和其他疾病
急性出血、急性溶血、手术后、恶性肿瘤、粒细胞白血病、严重组织损伤、心肌梗死和血管栓塞等。
2.减少
(1)疾病 伤寒、副伤寒、疟疾、过敏性休克等;
(2 )中毒损伤 重金属或有机物中毒、放射线损伤。
(3 )用药 抗肿瘤药、苯二氮 类镇静药、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抗癫痫药、抗真菌药、抗病毒病、抗精神病
药、部分非甾体抗炎药等。
【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1)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药物性皮疹等。
(2 )皮肤病与寄生虫病
(3 )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减少
(1)疾病或创伤 见于伤寒、副伤寒、大手术后、严重烧伤等。
(2 )用药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
1.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2 )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术后,铅中毒、铋中毒以及注射疫苗等。
2.减少
(1)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
(2 )用药 见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过量及应激反应。
【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cware/lecture/lecDetail.shtm?smallListID=38981cware... 2015-09-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