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of 8
第十一章 中药不良反应
第01讲 中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医疗用毒性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
中药不良反应
其内容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后遗效应、依赖性、特异反应性、致癌作用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既
可以是中药饮片,也可以是中成药。
二、不良反应分类
(一)病因学分类
1.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其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苦杏仁,当大剂量服用时,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2.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中药不良反应
该类型与药物固有的正常药理作用无关,而与药物变性(如药物有效成分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和人体特异体质(指
患者的特殊遗传素质)有关。
该类型与用药剂量无关,难以预测,经常规的毒理学筛选也很难发现,发生率虽较低,但危险性大,病死率较高。
如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的功效,用量1~3g,其不良反应不严重,仅少量患者用药后有轻度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道刺激症状,但仍有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转氨酶升高、头
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
此类伤害又可分为两种:
(1)特异质反应 指由于遗传因素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为患者先天性代谢紊乱表现的特殊形式,即只有在接触某
种药物后才表现出来的先天性代谢异常。
(2 )变态反应 亦称药物过敏反应,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过敏反应对机体的危害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停药后可
恢复,重者甚可致死亡。
(二)病理学分类
1.功能性改变 系指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多为暂时性,停药后可以恢复正常,无病理
组织的变化。
2.器质性改变 系指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此类型又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
型、萎缩坏死型等。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皮肤症状
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在临床可表现为各种皮肤症状。
二、全身症状
(一)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
1.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
2.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
3.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
4.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
5.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6.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
7.其他毒性反应
有眼、耳等五官功能障碍,如视力降低,甚而失明复视,耳聋、耳鸣,以及头痛、脱发、水肿、胸膜炎、咽痛等。
(二)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
1.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主要为全身症状和急性肝损害。
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可于短期内恢复,预后良好。
2. 中药引起的肾毒性临床表现
肾毒性临床表现各异,严重的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第三节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
一、药物和使用的因素
(一)品种混乱
(二)炮制不当
苍耳子有小毒,生品对肝脏有损害,需炒黄去刺用,炒后可使其有毒的植物蛋白变性凝固。
(三)剂量过大
肉桂过量会发生血尿,麻黄过量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
(四)疗程过长
(五)辨证不准
(六)配伍失度
二、机体因素
(一)生理因素
1.特殊人群 性别、年龄差异病人的性别与年龄差异对同一药物的反应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医学认为老年人体虚,
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故用攻病祛邪药物时宜减量使用;幼儿稚阳之体不能峻补,故小儿不宜用参、茸骤补。
2.性别 性别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主要为性激素的作用,妇女一方面因体重差异,一方面由于激素的影响,对某些药物
的敏感性颇有不同。如定坤丹、调经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