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题.docVIP

2019高考历史广东版一轮检测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检测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梭伦曾作诗说:我进退维谷,犹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这是因为( ) A.改革没有彻底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雅典僭主政治的建立 C.财产等级制的缺陷 D.贵族政治和氏族制度的残余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梭伦改革没有消除贵族与平民的矛盾,贵族对改革不满,平民也有很多抱怨,因而梭伦成为矛盾的焦点,材料是反映梭伦进退两难的境地,故选A。 答案:A 2.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理解能力。①②表述正确,③在材料中并未体现,④表述错误,选A。 答案:A 3.春秋管仲改革中最易推动社会形态转变的是( ) A.“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对政治的改革 C.对军事的改革 D.“相地而衰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地而衰征”的实质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土地由公有制转化为私有制,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制开始形成,故选D。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秦国变法前机遇和条件的是( ) A.参与诸侯争霸的欲望 B.晋国分裂为三个诸侯国 C.秦国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 D.中原士人游说各国,追求建功立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B、C、D三项都是秦国变法的机遇和条件;A项是变法的目的,并非机遇也不是条件,故选A。 答案:A 5.商鞅变法时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规定轻罪重罚等,说明商鞅在当时属于百家争鸣中的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辨析历史概念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弄清题干的含义。题干强调商鞅推行什伍连坐制度、规定轻罪重罚,说明商鞅以法治国,很显然采取的既非儒家学说,也非道家学说,更非墨家学说,只能是法家学说。排除A、B、D,故选C。 答案:C 6.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目中的“肃明纲纪”“赏罚必行”和“时多奉法”,表明孝文帝通过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吏治明显好转,因此选C。 答案:C 7.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有利于封建化 B.有利于民族融合 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 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A、B、D三项是改革的积极作用;C项改革前就已完成,故不正确。 答案:C 8.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 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 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北宋统治者对土地兼并的错误认识和制定了错误政策,纵容土地兼并,导致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选C。 答案:C 9.下列对王安石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变革表述错误的是( ) A.废除了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 B.太学的教科书的内容是儒家经典 C.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D.严格“恩荫”制,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A、B、C三项都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关教育方面的改革;D项属于“庆历新政”的内容,故选D。 答案:D 10.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受到了种种挑战。这些挑战的产生都源于( ) A.社会经济的发展 B.民族意识的增强 C.人们思想的解放 D.各国王权的增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4~16世纪,西欧民族意识的增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以及王权的增强都是由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所决定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打破天主教会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故选A。 答案:A 11.下列符合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的内容是( ) ①只有内心虔诚信仰上帝,才能获得上帝拯救 ②《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并支配教权 ④简化基督教宗教仪式 A.①③④ B.①②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